在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是孤独地只靠自己站着的人,陕西的人们足够坚强,他们站在黄土高原上,站在关中平原上,站在陕南耕地上,用双手摸索道路,用双脚耕种土地。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生活如何日新月异,他们永远屯聚在一起,永不被外界打扰,永不做出改变。他们喜欢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已经被模式化,当新的一切来临时,心中更多的是恐惧和惊慌,更多的是落寞和苦闷。
贾平凹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作为独自从陕西乡村走出来的人,他忘不了生长的土地,舍不了浓郁的乡情,可是也在忧愁于外界的变化,苦闷于乡村的凋亡,对于乡村的缓缓逝去,他在怀念乡土乡情之时,也在为乡土流逝而不舍,为城市与乡村的矛盾而悲伤。
因此,贾平凹写下了《秦腔》,以秦腔为引子,秦腔鼎盛则乡土鼎盛,秦腔衰败则乡土衰败。依靠引生的口吻讲述清风街的风土人情,叙述夏家四代的变迁,展现陕南的淳朴恬淡。
陕南地区的生活是比较封闭的,引生是当地人们生活的参与者,也是该小说的叙述者,他往往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用上帝视角审视清风街的变化,并且参与这种变化,使文章显得更为真实可信。
《秦腔》中的人物性格各异,矛盾冲突非常多,因为这种时代的变化,外来事物的吸引,先进思想飘荡到了清风街,夏家的儿子衣食无忧,率先拥有了接触新的东西的机会,所以,一直被称为金童玉女、天造地设一对的白雪与夏风最终以离婚收场。
夏家老一辈的四兄弟“仁义礼智”接二连三殒命,故事到了这里,其中思想也就阐述清楚了,因为听秦腔的夏天智去了,街头巷尾再也听不见秦腔,喜爱乡土的人渐渐凋亡,清风街的壮年也不足,乡土只剩下颓圮的堄墙,只留下枯木斑驳的倒影。
其实,清风街的许多人不愿意接触外界,自然无为,大可以考虑为他们大多数人害怕自己生命的长度不够换个地方从头而过,他们认为用半个世纪与这片土地建立的联系早已经成为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来源。所以,贾平凹要“以这本书为故乡树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