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又这么一句话:“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从这可以看出来,古时候的人们就开始注重养生,养生需要顺应四季,保持心情,内外调节!
一、睡眠:遵循不同季节进行调整
中医认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顺应四季变化来调整睡眠时间,以利养生:
春3个月,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人们应该入夜即睡觉,早一些起床,到庭院中散散步,披开头发,舒展形体,使情志活泼,充满生机。
夏季;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人们应该晚些睡觉,早些起床,应该精神愉快,不要发怒,使体内阳气能够向外宣发,这就是适应夏天的调养。
秋季;要早睡早起,像雄鸡一样,天黑就睡,天亮就起,使意志安逸宁静,来缓和秋天肃杀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不让意志外驰,使肺气保持清静,如果违反了,就要损伤肺气,到冬天容易生泄泻病。
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们不要扰动阳气,应该早些睡觉,晚些起床,最好等到日出再起,使意志好像埋伏般地安静,避严寒,保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出汗。否则,就会损伤肾气,到来年夏天,就容易发生痿厥之病。
另外失眠的人平日要注意摄取具有养心安神、促进睡眠作用的食物,如:核桃、百合、龙眼、清心火的莲子、红枣、小麦、鸡蛋黄、羊奶、蜂蜜、猪心、猪肝等。
二、饮食:注意滋补。
《饮膳正要》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这段话说明了,由于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很大影响,故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选择不同的饮食
春天:万物复苏,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升发,此时应养阳,在饮食上要选择一些能助阳的食品,如葱、荽、豉等,使聚集一冬的内热散发出来
夏季阳气盛而阴气弱,故宜少食辛甘燥烈食品,以免过分伤阴,宜多食甘酸清润之品,如绿豆、西瓜、乌梅
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了,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因气候干燥,在饮食的调理上,要注意少用辛燥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等皆要注意,宜食用芝麻、糯米、梗米、蜂蜜、枇杷、甘蔗、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
冬天,气候寒冷,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饭菜口味可适当浓重一些,有一定脂类。因绿叶蔬菜较少,故应注意摄取一定量的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及绿豆芽等
另外有人在无聊的时候会无节制的进食,或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不想吃东西,或在工作繁忙时胡吃海塞。这时候,就需要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合理的饮食,才是健康的基本保证。
三、泡脚;睡前泡泡脚,胜似大补药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早就有“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热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蠕;冬天洗脚,丹田湿灼”的记载。但是泡脚有益的前提是正确地泡,包括水温、时长等。此外泡脚也不是百无禁忌的,一些特殊人群和某些特殊情况下不宜泡脚。
泡脚需要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泡脚部位不宜有皮肤皮疹、破溃等情况,防止造成感染。其次,中医认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即寒症建议使用温热水,而热症建议使用温凉水,而中药也有寒热温凉的特性,因此要对症选取适合的中药进行泡脚。再次,糖尿病、行动不便、神志不清、肢端感觉障碍者要注意水温,防止烫伤,泡脚期间要注意补充水分,不能过饱或过饥时泡脚,外感发热者也不建议泡脚,泡脚应在睡前半小时左右进行,同时泡完脚不能立即见风。
即所谓“四时阴阳”。善于养生的人,也要使人体中的阴阳与四时的阴阳变化相适应,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