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夸张的说,今天坐在电脑前真的发了好久的呆,不知道该写什么好,从准备每天写一篇随笔开始,我就有担心过会不会没东西写,毕竟有时候确实忙到没有好好思考的时间,而且要想有高质量输出那必定要有高质量的输入。
其实一篇文章写得顺不顺你的读者是可以看出来的,那种一气呵成的畅快感是可以从你的文字里传递出来的,就像有时候我写着写着就笑出了声,或者写着写着就哭了出来。
这种情感的投入也是能打动看到这些文字的人的,很多人看电影电视剧会入戏会跟着剧情的变化表现出喜怒哀乐各种情绪,我却经常在看书的过程中入戏,跟着作者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虽然自己也很喜欢看方法论一类的书籍,但真的能打动我的,即便多年下来还能在我脑海里形成涟漪的那一定是作者投入感情撰写出来的文字。
比如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看到的体会到的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总是很有冲击力,比如多年前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余华的《活着》以及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都被深深的触动过,虽然我没有体验过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活,但作者笔下的人物刻画的如此生动,仿佛让我进入到他们的内心和他们生活的世界。
我还很喜欢看家书,那种父母对孩子循循善诱的叮嘱和寄望,让我明白怎样做一个好父母,应该在人生的哪些方面为孩子做好引路者。还有龙应台的文字,每次看她的文字都能感受到一种力量和温度。
我自己也比较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在意识流上不断的延展,从生活中取景提取素材再润色后用文字记录,能打动人的往往都是你由心而生的真情实话,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可能没有什么技巧,但表达自我就是最好的技巧,发自内心的文字也许文笔并不让人满意,但是文字本身有自己的韵律和生命,如果一个人真能把自己内心按奈不住的情感和感悟喷涌而出那多半会是一篇好文章。
事实证明虽然一开始不知道写啥,但只要开始,只要触发这个行为就一定能产出一些思想,就像斯蒂芬·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如何写作的,他回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