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人都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孔子看来,我们如何才能从消极到积极不断精益求精,达到最好呢?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有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请教说,一个人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这样的人表现如何?孔子说还可以,但是比不上贫穷而乐于行道,富有而崇尚礼仪的人。子贡接着说,《诗经》上说修整骨角与玉石,要不断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这就是您所说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啊,从今往后你可以跟我谈论《诗经》了,告诉你发生过的事情,你就可以推断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啊!”
孔子讲“贫而乐道”,有的版本里面说“贫而乐”,没有“道”这个字。我们特别加上去是因为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介绍孔子学生们提到这句话时有“贫而乐道”的“道”这个字。而在《庄子》的《让王篇》里面,庄子提到孔子曾劝颜渊考虑做官,颜渊讲我有老师的道可以乐,这也是“贫而乐道”。否则你光讲“贫而乐”,你只是贫穷怎么可能获得快乐呢?但是有道就可以快乐,因为“道”可以指导人生应该何去何从。
孔子教学生有个特色,那就是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也即从消极转向积极。所谓消极就是不要如何,所谓积极就是要去如何。子贡的问题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体现的是不要如何,这是被动消极的,所以孔子在教导他时说你要“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乐”和“好”是要去如何,是主动积极的。
孔子的回答教导我们,做任何事要积极主动,做出正面的反馈。另外,儒家的思想强调修身的重点在内不在外,否则的话,当外面一旦出现变化,内在的原则马上随之丧失,这对儒家来说,是教育的失败。所以我们在谈到子贡这段话的时候,可以得到很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