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方便的表述,我选用化名,小慧吧。上午第一节课是语文,在课堂上提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只需要从课本上找出来,但这孩子一直僵直地站在那,不说话。我心想等一会可能就好了,结果事与愿违。第二节课在办公室批作文,正好批到了她的,总体来说,思路很清晰,但其中谈到妈妈时,我有点疑惑,于是,一直到课间操,大家跑完后直接解散了,我把她留下,在绿化带的一个角上,试图与她聊聊。具体询问了爸妈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得知,孩子的老家在泰安,可能是年前一个月孩子有了一个小弟弟,妈妈就在老家照顾,爸爸跟女儿在这边上学,照顾衣食起居。询问结束,我谈到了课堂,孩子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我说到”徐老师心里有一个困惑,像医生给病人对症下药似的,徐老师很想知道你心里的症状在哪,我也好去帮助你啊。你感觉你现在的这种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吗?”她想了想,点点头,表示可以改变,接着说到“我不喜欢或者说害怕在众人面前回答问题”,我最后的解决方式是,首先,保证今天所有的谈话我保密,再者,她也需要做出点改变,因为潜力还是有的,我可能上午提一个问题,下午提一个,如果她能顺利回答,那我很为她高兴;如果回答一半,不知该如何进行,那徐老师就给你做补充,这样就不会担心了。没想到的是很痛快的答应了。今天下午第一节是我的课,她真的把手举得高高的,回答的也特别完整。眼睛了有了期待。除此,我也发现了很多家长跟孩子的交流太少了,孩子现在小,其实有一些害怕的东西,一方面,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另一方面,即使表达了,也被很多家长的无所谓堵回去了。今天,一个是小慧提到的关于”小鬼“的噩梦,一个是小王关于在医院看到的一个情绪失控女儿对爸爸的咒骂与拍打,当讲完课文,孩子明白了那种情绪的可能来源时,我再来化解她的对于这件事的恐惧心理,就容易很多了。不然,这件事还会留在记忆深处困扰她的成长。
真的感受到”孩子,你慢慢走“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也很感谢自己成为了教师,从身边的孩子身上学会了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最近的听课大家效果提升了许多,比如:一个人站起来回答问题,其他学生不说话;手里不能有任何东西;别人的观点要听懂,学会提炼等等。这是不错的进步。
考试在即,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