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夸张”、“造眼”,这些对于写字来讲才是最重要的 | 张乾的书法体会



张乾——启功论书  43x43cm

时间一晃而过,学书到现在十年有余,进入高校进行专业的学习也已六载。从一开始的兴趣爱好逐渐升级为以此谋生,不敢说悬梁刺股,但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梳理如下,以供初学参考。


一、建立“线条”的概念

无论何种书体、何种风格、何种呈现效果,都离不开书法线条的支撑,简而言之,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作品可看不可看、耐看不耐看、值不值得看,也是书家书法水平最直观的评判标准。所谓的“苍茫”、“老辣”、“遒劲”、“力能扛鼎”等语,即是在形容线条的质感。锤炼线条,是书家毕生的功课。


张乾——颂故事之一  43x43cm

二、“夸张”很重要

初期的创作,人们往往采取“集字式”,也就是查好每个字怎么写,再书于纸上。但这样下去永远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想要找到自己的风格,“夸张”这一步绕不开。字中每根线条的长短、粗细,以及字内空间的收缩、开张,皆可进行适度夸张,不断尝试和调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学会“造眼”

每个字内有“眼”,每幅作品中也需要有“眼”。所谓“眼”,即最出彩的地方,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一幅作品中,总要有一处可以抓人眼球,使作品分清主次,现出章法的层次。正如电影中的主角和配/角,分工不同。也可起到节奏变化的效果,不使整幅作品陷入一个调子而索然无味。


张乾——苏轼句  43x43cm

四、耐人寻味是境界

学习书法到一定程度,技法层面的问题已不是问题,如何在技法之外寻求新意,才是你技高一筹的保证。人们总是赞赏那些“写得好”的作品,但能印入脑海的永远是“写得妙”的作品。“妙”比“好”多了一个动脑的过程,是智慧的体现。字如其人,各有各的招。

五、“会学”比“能吃苦”更重要

写字是个技术活,而且并不是谁写得多,谁就写得好。埋头苦练自然重要,但缺少了方法,便只能得个“事倍功半”的效果。学习书法,勤于思考、带着问题学习是王道,多学多问,收获自然少不了。


张乾——清凉境  33x33cm

主要经历

张乾,男,汉族,1993年5月出生于甘肃省民勤县。自小受父亲影响学习书法,启蒙学习颜真卿、柳公权。小学至中学期间先后跟随乡贤张有才、任玉国二位先生学习书法,打下夯实基础。

2010年以甘肃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广西艺术学院书法系,师从唐楷之、金文廷、魏波等老师学习书法艺术,期间参加大大小小展览十余次,于2014年7月获文学学士学位。

2015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就读书法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西安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成立以来的首届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书法教研室主任贺文荣教授。

求学这些年,不仅接受了美院和艺术学院两种不同的艺术教育熏陶,更是横跨南北,以亲身经历领略到了南北书风的和而不同。基本功扎实,于篆、隶、草、行、真皆有所悟,尤以篆、行见长。


文章来源:艺空联盟

作品链接:www.yklm.com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按语 书法艺术自产生以来,除了有丰富的作品呈现给我们,还有前人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学习书法若能结合对书论思考的研究...
    子正书院阅读 5,039评论 0 4
  • 栌叶黄时秋雨急,黔山一望景支离。 忙于俗事诗情少,闲对寒门酒意痴。 旧事安能全忘却,故人底事总无期? 暂凭短信传消...
    黔中吟阅读 1,508评论 0 0
  • 沈宝山中药文化 | 沈宝山位于台州黄岩,由宁波慈溪人沈可田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创办,药店以药材地道、货真价实、作...
    谷雨CHN阅读 3,978评论 1 4
  • 寻找自由 by Amy, 微信公众号:EasySayE Jack 我非常震动,心里说不清楚的情绪,继续追问他这个决...
    Amy蕾阅读 2,701评论 0 0
  • 大家好: Hello everyone. 我是演员,演了四十年的戏,当我一上场看到各位,我马上有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
    飞翔DE荷兰人阅读 3,6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