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而过,学书到现在十年有余,进入高校进行专业的学习也已六载。从一开始的兴趣爱好逐渐升级为以此谋生,不敢说悬梁刺股,但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梳理如下,以供初学参考。
一、建立“线条”的概念
无论何种书体、何种风格、何种呈现效果,都离不开书法线条的支撑,简而言之,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作品可看不可看、耐看不耐看、值不值得看,也是书家书法水平最直观的评判标准。所谓的“苍茫”、“老辣”、“遒劲”、“力能扛鼎”等语,即是在形容线条的质感。锤炼线条,是书家毕生的功课。
二、“夸张”很重要
初期的创作,人们往往采取“集字式”,也就是查好每个字怎么写,再书于纸上。但这样下去永远只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想要找到自己的风格,“夸张”这一步绕不开。字中每根线条的长短、粗细,以及字内空间的收缩、开张,皆可进行适度夸张,不断尝试和调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学会“造眼”
每个字内有“眼”,每幅作品中也需要有“眼”。所谓“眼”,即最出彩的地方,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一幅作品中,总要有一处可以抓人眼球,使作品分清主次,现出章法的层次。正如电影中的主角和配/角,分工不同。也可起到节奏变化的效果,不使整幅作品陷入一个调子而索然无味。
四、耐人寻味是境界
学习书法到一定程度,技法层面的问题已不是问题,如何在技法之外寻求新意,才是你技高一筹的保证。人们总是赞赏那些“写得好”的作品,但能印入脑海的永远是“写得妙”的作品。“妙”比“好”多了一个动脑的过程,是智慧的体现。字如其人,各有各的招。
五、“会学”比“能吃苦”更重要
写字是个技术活,而且并不是谁写得多,谁就写得好。埋头苦练自然重要,但缺少了方法,便只能得个“事倍功半”的效果。学习书法,勤于思考、带着问题学习是王道,多学多问,收获自然少不了。
主要经历
张乾,男,汉族,1993年5月出生于甘肃省民勤县。自小受父亲影响学习书法,启蒙学习颜真卿、柳公权。小学至中学期间先后跟随乡贤张有才、任玉国二位先生学习书法,打下夯实基础。
2010年以甘肃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广西艺术学院书法系,师从唐楷之、金文廷、魏波等老师学习书法艺术,期间参加大大小小展览十余次,于2014年7月获文学学士学位。
2015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就读书法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西安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成立以来的首届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书法教研室主任贺文荣教授。
求学这些年,不仅接受了美院和艺术学院两种不同的艺术教育熏陶,更是横跨南北,以亲身经历领略到了南北书风的和而不同。基本功扎实,于篆、隶、草、行、真皆有所悟,尤以篆、行见长。
文章来源:艺空联盟
作品链接:www.ykl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