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表达观点的自由,但是只有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才可以依据自己的观点行事。
在批判性思考的背景下,“观点”这个术语指的是判断的表达,而不是喜好的表达。
因为很多时候人们的观点并不具有合理性,研究表明,人们有时候甚至在特别努力的进行客观判断时,也可能会出错。
比如,在装有相同咖啡的杯子上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结果被测试者会针对标签的颜色给出不同的判断结果,这就是明显的受到标签颜色的影响。
还有关于啤酒爱好者的测试,他们认为可以在很多种没有做标记的啤酒中凭借口感找到自己最爱喝的品牌,但实际上并没有人能准确分出来。
生活中的这类观点,只是受个人喜好的影响,并无绝对的对错。
那么涉及到道德问题的观点,也属于同样的心智活动,并且他们也具有同样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这个判断的标准呢,作者给出了最重要的三个标:
义务,对行为的限制,要求我们做或不做某事。道德判断依赖于个体的责任感和对道德准则的尊重,而非个体欲望或情感
比如一位公司的高管发现财务问题,他本不愿意揭露,但是基于道德的责任感,他选择了揭发这些违规的行为,保住公司的道德底线。
理想,基于追求更高尚,更完美的道德理念或道德境界,不仅仅是履行义务。
比如一位环保主义者,他拒绝使用塑料袋,这当然给他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但是他出于对环境的保护理念,不愿意违背自己的理想标准。
结果,基于道德评判的结果是实现最大利益或最小损害,更关注行为的实际影响。
比如某个地方发生自然灾害,救援队会首先考虑最需要的地区,想尽各种办法运输救援物资,而不是根据距离来判断,这可能会增加成本,但是考虑实际的需求,这个结果会让利益最大化。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控制自己的观点,这比被观点控制具有相当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