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环境对教师的影响。
1.教师的教育功能发生转换
社会在变化,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角色是怎样的呢?他们的作用是不是在衰减呢?
我认为教师的作用没有衰减,而是越来越重要了。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承担着知识传递的功能,他把人类代代传承下来的知识经验通过输出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进行着知识的复制。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教育的封闭状态,突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充分敞开,如果教师还像传统教学那样详尽传授,便会限制学生的视野,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应主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师生关系发生转化。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代言人, 其世界观和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的普遍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一个具有社会历史性的人,因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网络的广泛延展性和其他媒体的快捷性,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问题,教师也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从大量的学习资源中汲取营养,提升自身的素质,因此这种“合作者”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相长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二)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1. 传统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是比较单一的。教师处于中心地位, 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 在知识、技能和道德等方面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教师的基本职责主要限于阐明事理, 监督学生; 而学生的主要职责就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由于传授的知识相对狭窄、陈旧,容易导致学生视野狭窄,缺乏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并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容易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习策略及能力的培养;而过分地注重学习结果,也容易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为改变教育现状和提高教育质量,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进行教师角色转换势在必行。
2.教师角色转变势在必行
近十几年来,信息全球化、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在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国民素质和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人才中的重要性突显出来。当前许多国家都把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了教师队伍建设,正所谓“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扮演何种角色,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和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无疑成为大家探讨、研究的焦点。
(三)互联网下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互联网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而是带来一种提升。
从教育历史发展来看,学校已经发生了多次变化。孔子时代的学校时是学校的1.0版,大家是围绕着圣贤来学习;2.0版的学校时围绕着图书馆来学习。现在的学校是3.0版,是一个知识是大量的存在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教育应该是围绕着学生来展开。依靠简单传达知识来教学的教师,确实已经面临挑战。从如今的教育趋势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互联网没有体验这一功能,因此教师需要往体验式教育传达者去转型。
事实上,一个真正的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善于终身学习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善于借助各种平台促进自己不断提升的教师。借助于互联网,一个优秀教师的专业知识、丰富思想,人格魅力会成倍递增和放大,反之亦然。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互联网 ”的环境下,真正对教师构成挑战的恰恰不是“互联网 ”,而是教师自身。也因此,热爱教育、善于学习、敢于接受新事物等这些优秀教师的特质才是最终决定教师成功与否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