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问问大家,你在看电影或者看小说的时候,会被剧情所吸引,还是被人物所吸引?仔细回想,我应该是被人物所吸引,接着被人物带入到剧情当中去。
而我有一个习惯,总是喜欢去关注反派人物,和大主流线不同,你通常想不到反派人物会搞出些什么幺蛾子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所以一直很佩服编剧们的脑洞,能够创造出这么多有意思的人出来。
这是看者们的观点,那么写作者们呢?
写作者们是否在创造人物的时候碰到过诸多困难?导致你的人物一点都不可爱,过于笼统和模糊,也处理不好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或者说在设计人物对白的时候,怎样才能准确的表达你想创造的人物的观点出来?等等很多,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解决?
《创造难忘的人物》是由美国好莱坞资深编剧顾问琳达·西格所作,她从1981年起为2000多部剧本和100多部电影担任策划咨询工作,并在30多个国家教授剧本写作。
本书为编剧塑造人物提供了体系化的指导和各种有效技巧。从你开始写作创造人物,研究人物开始,作者就将如何研究、定义人物,到各种外貌和心理描写都写得非常详细,简直是手把手教你设定人物。
除了主线人物之外,作者还教你怎么写辅助人物和次要人物,安排好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形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犹如一个有趣的小人间。
而如果你喜欢写虚拟人物的话,也没问题,作者也详细介绍了非现实人物的创造方法,可以说是非常全面。
《创造难忘的人物》一书共有10小章,每个小章后面还专门有个和章节内容相对应的个案,可以给你更多的启发。例如在理解人物心理这一章,作者用了经典小说《普通人》;如何添加辅助人物时,作者选了《飞越疯人院》等等,并由参与上述作品的30余位编剧、作家、广告创意人亲自分享人物提升秘法。
每个章节后面作者还留了小小练习题,让你在创造人物的时候多思考这些问题,从而提高你的人物写作能力。
从最开始的研究人物也好,还是如何增加你的人物的可爱度以至于不刻板,但我觉得最难的应该是对白的写作。
很多编剧都说过:“对白是教不出来的,编剧们要么‘听’得出来,要么‘听’不出来。”它就跟音乐和绘画一样,不好教,但是优秀的对白还是可以教出来的。
编剧们可以训练自己的耳朵去倾听语言的模式和节奏,正如音乐家训练他们的耳朵去倾听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一样。
作者说,绝妙的对白都包含着冲突,情感和态度,而且还具有另一个基本成分:潜台词。
潜台词就是藏在字里行间里,来揭示人物的语句,并非直接由人物说出来。但是对于观众来说,却是显而易见的。
为什么很多人写的对白总是那么僵硬、无聊,没有生命和能量,也许就在于潜台词没有处理好。
那么,人物的对白创造有哪些小技巧呢?下面说说哪些资深人员是怎么做的吧。
1、花费大量的时间处理故事,一句对白也不写。
编剧罗伯特安德森说,他花几个月的时间想好了故事究竟讲什么之后才会开始对白的创作。戴尔沃瑟曼只有在分析完每场戏的目标和意图之后才开始对白的写作。
如此看来,对白只有当一切准备好之后才会开始写。
2、仔细聆听人们各种情境下的讲话来训练耳朵。
我们都说,细节决定一切,优秀的对白也是如此,需要有节奏和处理好细微的差别。
有人聆听洗碗工的谈话,有人偷听飞机上的对话,还有人录下经典对白来倾听其中的节奏。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是,实际的谈话和对白不是一回事。所以,对白必须是像日常话语但又不是日常话语,它只是散发着现实的味道而已。
还有的编剧大大们对着录音机讲话,第二天再来听听,以寻求那个创造的人物的特有声音。
3、摆脱自我沉迷和其他自负的想法。
对白有时候是太过自我的东西,所以在写对白的时候要摆脱自我沉迷,找出这场戏的要点,删除要点之外的一切,删除你故意放进剧本的那些没用的花样。
对白是很多写作中的关键,任何虚构型写作都离不开。当你考察你的人物时,问自己:
1.我是否通过讲话的节奏、词汇和口音甚至句子的长短来定义了人物?
2.对白中有无冲突?能否反映不同人物在态度上的反差?
3.我的对白是否包含潜台词?是否对人物说出的话进行过处理,使之与其意相反?
4.我是否能从对白中看出人物的文化和种族背景?教育水平?年龄?
5.如果不看人物的名字,我能否分辨出谁在讲话?对白能否区分人物?
所以,对于创造人物时,对白还写作不好的写作者们可以试试作者说的这些方法,当然,这也只是创造人物中的一小步。
正如《创造难忘的人物》中所说,只有更好的理解自己和周身,才能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创造出难忘的人物,而一个难忘的人物,只是一个小小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