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婆婆回老家,我完全接管了带娃的任务,可是几天下来,我身心俱疲,简直到了抓狂的边缘。
情境一:
在商场,女儿挣脱我的手说要自己走。好吧,就让她自己走吧。好家伙,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小手背在后面,在商场穿梭来去。牵起她的手,要带她去儿童游戏区。“我不要”,她边说边挣脱我的手。我要去卫生间,担心她一个人不安全,让她和我去。“不要,我不要去”。我牵住她的手想跟她好好沟通,她扭来扭去挣脱我的手,然后自顾自的跑开。
情境二
晚上到小区楼下散步,女儿跟一个小姐姐跑来跑去玩。小区里面有个地方铺的是石头块,石头之间有比较大的间隙。女儿跟着小姐姐跑过去,我连忙追上去提醒她注意安全。她转过身生气地看着我说:“我不要你”,然后推了我一下。
时间差不多,我提醒女儿要准备回家了,小家伙根本不愿意回去。我跟她商量,最后跑一圈就回家吧。她点头同意,可是一圈跑玩,她还是不愿回去。多次沟通无效,我决定先走,她生气地把水杯扔到地上,然后抱起双手,“哼,我不要你”。
情境三
在游乐场玩,女儿霸占住滑动小汽车,有小朋友想坐,她却不让开。等小朋友走开了,她走下来,一看到小朋友来了,又赶紧钻到“小汽车”里,根本不让其他人玩。玩滑滑梯时,前面一个小弟弟挡住了路,她直接推一下小弟弟。
突然发现曾经那个会给我拿拖鞋,端水果,不争抢,爱分享,凡事能讲道理的可爱宝宝不见了,而面前的女儿常常让我想崩溃。
我知道心理学上有个“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的说法,直到自己亲身经历才知道这个两岁有多可怕。而我一直坚持的“温和而坚定”的教育原则似乎也起不到作用了,她似乎知道我不会凶她,于是更加放纵自己的行为。
我查阅了一些文章和书籍,了解到“2岁左右是孩子性格和成长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有强烈的好奇心。”
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她开始有了自我的概念,也初步尝试获取更多自我的权利,因此她会通过哭闹、反对、发脾气等各种方式逐步试探大人的底线。这个时期如果放任孩子,一味迎合孩子,那么以后父母面对的将是孩子无休止的索取;如果管控过严,却不利于孩子正确的认知世界,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养成。
那么,该怎么应对这“可怕的两岁”呢?单纯的讲道理对孩子似乎已经不起多大作用了,因为她本能的第一反应是发脾气,而脾气中的人基本上是听不进道理的。为此,适当的管教尤其重要。
首先,要在孩子面前树立一定的威信。
树立一定的威信,能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知道尊重是相互的,并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可以予给予求的。
当女儿玩得不愿回家,还发脾气摔东西的时候,我感觉好好沟通已经是不可能了。于是,我用严肃的语气让她做选择:1、捡起水瓶,跟妈妈回家;2、继续在这边站着,妈妈先回家。或许她从来没有看过这么严肃的妈妈,她慢慢地过去捡起水瓶跟我回家了。
回到家,我跟她交流刚刚发生的事情,最后达成共识,她喜欢玩,可以每天下去玩,但是时间到了就要回家了,否则洗澡睡觉阅读的时间都要推迟了。
再后面,玩的时间点到了时候,虽然她还是很想继续玩,但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跟我回家。回到家里,我表扬了她,她也很开心。对孩子的进步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孩子会从这些肯定中感受到动力,进而继续努力进步。
二是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孩子从出生起就不断建立对周围事物的关系、规则的认知,2岁多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是非观念。当孩子出现不恰当的言行时,及时给予引导,帮孩子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能帮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
当女儿推小弟弟时,我把她带到一旁问她:这样做对吗?告诉她这样做可能造成的后果,并让她跟小弟弟道歉。她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但是却不好意思跟小弟弟道歉。于是我带着她去道歉。
晚上,女儿告诉我,她是小姐姐,要跟姐姐玩,不喜欢跟小弟弟玩。女儿爱看《小猪佩奇》动画片,我告诉她,佩奇也是姐姐,它可是很爱小弟弟乔治的,经常帮助小弟弟呢。用孩子喜欢的角色给孩子一个榜样,孩子会模仿学习,从而更好地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
三是尊重孩子,给孩子更多自主的权利。
虽然前面说要树立一定的威信和规则,但是在合理的情况下还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更多自主的权利。
比如,女儿每次走楼梯,都要跳跳。我告诉她可以跳,但是要在最后一梯才能跳。因为前面楼梯太小了,踩不好会滚下去摔痛。她似懂非懂,但或许因为我允许她跳最后一个楼梯的缘故,她没有反对,很配合的每次到最后一个楼梯才双脚并拢跳下去。后面,我给她看一个西瓜从楼梯滚下去的小视频,她也理解了在楼梯上跳的危险。
其实,这年龄的孩子想要的无非是玩,那么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更多自由,让孩子在玩中发现和探索世界,何乐而不为呢。孩子想要涂涂画画,就给他提供一面涂鸦墙;想要玩水,就给他提供一个玩水空间;想玩泥巴,就让他尽情的玩吧……我们要做的是告诉他们一些安全事项,并做好看护即可。
四是仍要坚持温和而坚定的教育原则。
孩子会通过哭闹来获取想要的东西,一旦大人妥协,孩子就会觉得哭闹是有用的,于是每次都用哭闹来解决问题。
每次女儿哭闹想要看动画片的时候,我先跟她说看电视的时间还没到,你可以先去玩玩具,或者妈妈陪你看书。如果她继续哭闹,我告诉她哭闹是没有用的。几次过后她发现哭闹真的没有用,哼唧了两下就自己去玩玩具或看书了。
其实,跟身边的朋友聊育儿,我发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可怕的两岁”时期,这与孩子的性格、环境、教养都有关系。但是,经历并不意味着不好,父母正确的管教能帮孩子有效过渡这一时期并更好地成长,让“可怕的两岁”变成“更好的两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