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下班的时候,路过一家居民楼下。五层的楼室里传来小男孩响亮的哭腔:“你凭什么打我!你为什么打我!”,接下来解释晦涩不清的对话、凌乱的拍击声——这孩子估计今儿个要被揍得不轻。鲁迅说的很对:人的悲伤是不共通的。我听着只觉得十分好笑,顺便想起了自己以前挨揍的场景。
但凡是读过书的都知道:人人生而平等。虽然人人生而平等,但是人和人挨揍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城市的和农村的也是不一样的。
城市里的父母,一般打孩子都不叫打,当然也一般不叫揍,叫教育。他们教育的工具通常都是巴掌、衣架或者鸡毛掸子之类的,下手也不会太狠。更有心软的母亲,一边打一边自己泪水涟涟,哭的比孩子还惨,到最后反而是要孩子去哄哄哭的不能喘气的母亲。再者,巴掌或者衣架、鸡毛掸子打人也不会太痛。巴掌更是——打在儿心痛在娘心都不止,毕竟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儿的。农村的就大有不同。
真的是挨揍。最经典的当数以前领居家的叔叔挨揍的场景。首先是一顿铺天盖地的训斥,内容从文明的到不文明的,到你哭为止。这只是餐前开胃菜。随后做父亲的一声令下:自己找个条子。于是挨揍的人还要自己去找揍你的工具。但是,你不要天真的以为你找个细细的、一打就折的细木条子就行,因为这条断了下一条可就由不得你做主了。但是找太粗的条子又实在打人太伤,这也不能用。正好村里屋外路边有一种单瓣的木槿,木槿的枝条又细又长又柔韧。于是这木槿条子就成了村里默认的工具了。于是即将挨揍的人抽抽噎噎地拿一把砍柴的大刀到屋前剁下一支食指粗细的木槿条子。把叶子摘光,滑溜溜的。然后回到正屋,朝着“天地宗亲”的牌子长长地跪着。父亲勒紧裤腰带抡着木槿条子一顿揍,一边夹杂着上下五千年大致都没有变的对话:“你知道错了没有?”之类的。每一条子抽下去,都要使人跳起来。但是,挨揍的人不敢跳,越跳揍得越凶。只好流着泪哭喊着”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之类的乞求手下留情快点打完。一边忍不住用手去抚摸痛处,然后手又被呼啸而来的木槿条子刷出一道道血痕,然后哭的更惨了。这样的一顿揍持续时间得看双方——挨揍的人的认错态度以及父亲今日的心情。母亲只会在一旁看着抹眼泪。等到这顿打结束了,悄咪咪地溜进孩子房间。一边抹着清凉的药膏,一边抹眼泪小小声地埋怨。埋怨的当爹的下手太狠,也埋怨孩子怎么不听话。挨揍的又痛又累,趴在床上脸也不洗睡着了。然后父亲从窗口探出一个头:“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