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很大程度上,成了我们年龄的注角。每当去练歌房,卡拉OK厅,一听,便能猜出唱歌的人的年龄。
记得我们年少时追的歌,应该1989年风迷大江南北的“来自台湾的歌”,这是大陆流行音乐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一场游戏一场梦》、《我的未来不是梦》、《再回首》等歌曲只播放了一次,大陆观众就在一瞬间记住了王杰、张雨生、姜育恒、小虎队等一批台湾音乐人的名字。当时大街小巷卖的都是卡带,个人专辑的,混合录制的,对于家境不是特好的我们,还不时跟已经买到卡带的同学去借回来,用双卡录音机翻录,没有歌词,就一首首一段段,暂停,播放,暂停,播放的去翻写出来,眼见着这些歌都快三十年过去了,但依然是我们心中的经典和年少时的回忆。
渐渐的,过了那个追星的年龄,也便与流行音乐断了纠葛,即便听到时下比较高频传唱的歌曲,最多只会是哼哼几句,却记不住全部的歌曲。公司的团建,小伙伴热情的去卡拉OK欢唱,而翻找到自己曾经耳熟能详的歌曲时,最多到第一次的副歌部分,就已经觉得没有底气唱完全部,便慌张的说“切歌,切歌,下一位来吧”
昨晚女儿告诉我,学校要求她们学习日本动漫电影《你的名字》的主题曲,为两周后东京的姊妹校来京时的表演做准备。这部电影我陪孩子在电影院里看了三遍,回来在IPAD上下载下来,看了无数遍,一是为了日语学习,二也是对剧中两位主人公梦中相遇,并寻找彼此的故事而感动,当泷与三叶之间相互询问“你叫什么名字”时,实际上就等同于同时问了:“你是什么人?”、“你经历过什么?”、“你喜欢什么?”...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当他们决定为了醒来后避免忘记而在对方手上写名字时,就相当于是将自己的全部交给了对方。
今天又将这首电影的主题曲听了再听,乐曲前段,依如泷和三叶最初时间交错,身体换成彼此后对各自生活的新奇体验,轻松,调皮;中段,流星划过后,寻找彼此的迷茫,到后来想用自己生命去交换和拯救对方的紧张,最后在黄昏之时看见不可见之人后,三叶义无反顾的奔跑,坚信就算化为乌有,也会从头开始再一次寻找。
“无论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什么地方,我都一定会再去见你”
面对自身孤独的坚守与世界庞然的未知,泷和三叶做到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