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如何对自己喊停

便利贴女孩


最近阮经天主演的《扶摇》热播,我追剧不多,但对他十年前的饰演男主的热播电视剧《命中注定我爱你》印象颇深。女主欣怡(陈乔恩饰演)从小就很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所以她一直很努力的要对别人好,只要有人给她一点点响应,她就很容易喜欢上对方,大家都叫她便利贴女孩,因为当有人需要她,撕下来就能用,不需要时随手乱扔也无所谓。

这种便利贴女孩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遇见,她们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有什么特征呢?

1、对别人的情绪变化特别的敏感。

2、担心给别人添麻烦,不喜欢求助于人。

3、害怕和别人起争执,害怕别人不高兴,总是先妥协。

4、不懂拒绝,即使自己并不喜欢,也习惯性的跟随别人的意见。

5、即使是别人的过错,也总在自己身上找问题。

6、有负面情绪时,常常是选择自我消化。

7、追求完美,尽力纠正任何个人缺点。

8、喜欢把自己和别人做比较,认为自己不如他人。

以上八点,你有没有中枪呢?

讨好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美】米基·法恩

美国的米基·法恩在《当你不再讨好别人,全世界都会来爱你》中提到讨好型人格形成的基本原因:

讨好型人格形成的基本原因——童年创伤: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只有满足父母的要求,才能得到他们的关爱和赞赏;否则就会被父母大肆否定、批判甚至打骂。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童年经历: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当我们考取了的好成绩,当我们很乖、很听话按父母的要求去做的时候,我们会得到肯定和赞赏。此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被父母爱着的。

但一旦我们没达到父母的期待,例如考试不及格,我们会被责骂,甚至挨打,为此会留下心理阴影。对于弱小的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一切,父母无所不能。为了逃避或不再受到这种被父母否定或打骂的痛苦,我们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将自己的真实需求与感受隔离开来。久而久之,对自己真实的需求与感受变得麻木。

同时由于我们对爱的最早体验是来自于外界,这使得我们相信爱是来源于外界,便不断希望在他人身上寻找爱的证据,强迫自己奋力去争取爱,因而产生了某些讨好型人格的思维模式和情绪。

被嫌弃的松子

讨好型人格的人能获得爱吗?

回答是:不能。

因为对别人的评价看的特别重要,不敢做真实的自己,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平常容易唯唯诺诺,害怕与人冲突,行为以取悦别人为主,处处退让,不敢争取。

表面总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但内心里冲突很多,充满了低价值感。一个内在价值感底、没有自信的人是无法与他人产生真实的连接,从外界获得真正的尊重与爱的。

便利贴女孩欣怡,为了挽回花心烂男友,负债20万,还怀了一个来路不明男人的小孩。

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主人公松子,小时候为了让更疼爱妹妹的父亲关注她,不惜故意扮丑做鬼脸,可最终还是被原生家庭逐出;之后,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感情上,始终都委屈自己,迎合讨好别人,一次次无底线的妥协,结局是在53岁那一年孤独的死去。

那该怎么办?

    当你发现自己在寻求别人的认可时,深吸一口气,记住你的讨好行为习惯来自于希望帮助自己快乐和自由的渴望;同时也要放弃因为这些习惯性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而产生的责备或者自我判断。

要想让自己从旧的讨好型行为模式中解脱出来,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意图。

意图是指我们在当下要如何行动或成为什么样的人。意图反映了我们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童年创伤和讨好行为会将我们与自己内在的连接阻断,因而我们就无从了解自己最深切的意图,或者与它建立联系。例如:我有一个朋友,他非常喜欢法律,但他却遵从父母的意愿选择了财会专业,但因为不喜欢财会,大学毕业后随便找了一个单位庸庸度日。父母对他的现状非常不满意,天天在他耳边唠叨,使得他更加沮丧。或许他的本意是想赢得父母的爱和接纳,所以遵从了父母的意愿以免避免因为不听父母的话而引发的内疚或恐惧,最后却自相矛盾地引起另一种痛苦。


改变习惯,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那些讨好他人的行为模式已经伴随你很久了。以下方法可以帮助你:

1、创造爱的意图。

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来,用5-10分钟的时间练习一下呼吸,感受到自己完全静下来之后,写下一个或几个对自己的关爱的意图。

2、在习惯性讨好行为中运用意图。

如果你感到自己有讨好的冲动,停下来,做一次深呼吸,然后问自己:“现在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或者“在这一刻,我的意图是什么?”比如当你想与某人一起解决一个问题,你可能习惯性的有类似的想法如“我还是退一步吧”,觉察到自己有退一步的冲动的时候,问自己以上问题,回到当下,让自己带着意图去选择行动。

3、用意图释放自己

当你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讨好型行为模式中,你可能会对自己感到沮丧或生气,但此时也是你觉知开启的时刻。带着耐心和自我同情接纳这种感觉,然后告诉自己这些行为背后更深沉的原因在于寻找幸福和免于痛苦,这样可以避免自我苛责。

当我们能够把朝外的眼光收回来,看向自己,明白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时刻基于自己的意图行动,才能收获幸福与自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书应该是每一位教育者应该做的,其实我是一个不太爱读书的人,但是为了不让儿子步我的后尘,更为了更好的影响自己教的孩...
    陕县2342王亚丽阅读 378评论 0 3
  • 这是菡萏萏的第226篇 10:43-10:52用时9分钟字数470 就像计算机一样,虽然有后台之分,但实际上每次只...
    何不可阅读 851评论 2 2
  • 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不是奔着自己的神话在奋斗,但也许真的很少有人会去想如果终其一生却一事无成将会怎样,真的能接受最终只...
    风裁你岸阅读 1,33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