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书的人会被书里故事吸引而忘记一切,就像别人的故事,自己经历了一场。
我读书与十二岁,那时第一本书是《坏蛋是怎么练成的》,砖头厚的书还没读三分之一,就被母亲以学习的理由没收了。
后来家里有父亲看的故事会,我偷偷看。那一年应该是2005年,时代没有那么浮夸,家里都没有一部通讯电话。故事会里面都是短片小说,包含的种类很多,到现在还能记得里面的几个故事。
上了初中在路边淘到了几本书,一本是高年级的作文故事,讲的有情感,有励志,写的特别好。书的名字已记得不大清楚了,里面的故事特别吸引我,也许当时正当懵懂时。还有几本叫时文选粹,书不大也不厚,也是短片的文章,里面有名家的文章,也有佚名的文章(那时以为佚名是一个作家)。在时文选粹里认识了贾平凹,认识了三毛,还有的忘记了。
我平时沉默寡言,可以坐一天不和别人说一句话,沉在自己的思维里流浪,我就喜欢好的词,大多是歌词里面的词,悲伤,孤独,寂寞,彷徨,等。我记得那时还没听过孤寂这个词时,我已经把孤寂这个词放到了改的歌词里。我写出来的都是悲伤的爱情,没有经历过爱情的我,认定爱情最终是苦的。那年苦咖啡刚好流行。
初中写得是歌词改动的短句子,别人戏称诗。慢慢我了解到了诗歌,时文选粹里面也夹杂着一些诗歌,我现在只记得闻一多的《红烛》(掏出心来看是不是一般颜色)。
上了高中的时候依旧喜欢诗歌,喜欢现代诗,用省下来的饭钱买了《徐志摩诗集》《飞鸟集》《席慕蓉诗集》三本诗集。那时的爱情很廉价也很真诚。那时班里一周就有哭的笑的吵架的。我那时是最喜欢诗歌的时候,因为爱情也因为那份美好干净。平时我也写剪短的爱情句子,同学以为我是情感大神,有什么感情事都会想起我,我也卖弄一番诗歌。那时我已经比别人看的书多了,并不是我看的多而且大多数学生都不爱看书,所以我就显得突出,即使是这样我的作文都有不及格的时候。我能感觉到老师不认可我的文字,这个问题我过后想了很多,我觉得自己没有写作的能力,到现在依旧如此。以前看书可以忘了一切,现在灵魂融不进书里,是成长后的浮躁吗?我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