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饮食:你不是戒不掉暴食,你只是不了解自己

(图片来源:当当网)


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你很想减肥,但是却总是在看到好吃的食物时根本就停下来;


你为了减肥,报名参加了减重训练,不承想,训练营结束了体重又回来了;


你明明不是很饿,但是却老想着要吃东西……


说起食物,总是让你又爱又恨的。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烦恼,不如一起来看看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心理系博士珍.克里斯特勒以及美国畅销书作家艾莉莎.鲍曼共同创作的这本《正念饮食》,之后你便会明白,生活中很多让我们泥足深陷的苦恼,可能是我们错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如果想要解决这些烦恼,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你才能明白,当我们不是因为饥饿想吃东西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因素。


而作者也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33个饮食习惯方面的训练,为的就是让我们意识到生活中那些错误的饮食习惯,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欲望以及情绪,从而找回内心的平静与觉知,自然而然地,你就会以一种健康的态度来看待日常生活中食物,从而享受更健康的人生。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的概念就是,什么是正念?


其实,生命中的很多个时刻,我们是有体验过这种感受的。比如,温暖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那种舒服的感觉;雨后天边的彩虹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做一顿好吃的饭菜,让我们心情大好.......其实,正念就是一种满足感。


我们每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足,我们才能打从心底觉得开心,不抱怨。


有的朋友或许会说,吃到好吃的食物,是一种满足,为何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呢?其实,带来烦恼的不是食物,而是我们对食物的不知节制。因为不知节制,所以暴饮暴食。因为不知节制,所以肥胖过度。因为不知节制,所以吃到停不下来。


随之而来的便是这种习惯给我们身体带来的各种危害。比如,三高,糖尿病,肥胖症等等。有的人则是因为肥胖,心态产生了变化,变得自卑。


所以人们想到了减肥。但是减肥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有的人为了减重饿了一天,说是为了断食,结果时间一到,吃得更多,这一天的断食就没有功效了。


其实,食物和人类的健康,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我们都是需要通过食物来补充营养的,但是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适量进食。


既然所有外在的力量都没法帮我们减肥,那我们只能向内寻找力量了。当我们开始深挖每一次暴饮暴食背后真正的因素时,或许我们就会明白,每一个不理智的行为背后,其实都是我们的心理在作祟。所以,我们可以从心出发,从心改变,从而改变旧有那些不健康的习惯。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作者给了我们这些建议:


首先,我们要认识自己的饮食模式。何为饮食模式呢?就是你要去观察,我们日常中的饮食是如何发生的,你自己有哪些选择食物的偏好,你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进食等等。只有知道自己原本的饮食模式,我们接下来如果想要改变,才知道从哪里入手。比如,你是喜欢吃甜食,还是喜欢吃咸食?三餐中你最重视的哪一餐?食物的选择上你会偏向于哪一类食物呢?等等。


其次,你要明白,你因为什么而进食。每一次的进食,背后都有一定的动机。正常来说,我们是一天三餐或者两餐,当你除了固定的三餐之外,你对某些食物产生偏爱的时候,你要去观察,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比如,当我因为要做一件事感觉到压力时,我就会很想吃甜食。是因为我很喜欢甜食吗?并不是。平日里根本不吃。其实就是因为压力带来的心里的焦虑,想要把压力分散出去而已。


最后,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我们才能告别压力型进食。所谓压力型进食,就是我们身体其实并不饿,我们是因为一些外在的因素觉得压力很大,所以就会想要通过吃东西来缓解这种压力。曾听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人很喜欢吃那些脆脆的但是食物热量很高的东西,特别是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因为把那个脆脆的东西咬碎的时候,发出的声音,让他觉得很减压。


所以,了解食物,其实是了解真正的自己。只有让我们处于对自己了解的状态下,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才能享受这一行为带来的真正的快乐。就像食物,当我们学会用正念来看待进食,你会发现,吃东西其实是很享受的一件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