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44
今日启发:
Elton:
第三章 大化革新与古代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 口头文学与神话的流传
日本神话的诞生
日本土生土长的文化源流之一,是上古的神话、传说,但至飞鸟时代仍无文字记录。天武天皇即位后,“闻诸氏族传来的帝纪及本辞,多加虚伪”,为了“邦家之经纬”(国家组织的根本)和“王化的鸿基”(天皇德化的基础),遂诏令撰书“削伪定实,欲传后世”,于奈良文化时代初期才问世了第一部文学历史书《古事记》(712)及其后的《日本书纪》(720),才有可能将上古的神话、传说用文字记录下来。
日本上古的神话传说这一口头文学的生活意识,离不开其最古老的文化根源。究其原型,都可以还原为上古原始神道的“言灵信仰”。《神代记》所载大国主神生产出云国,特别提到“乃兴言日,“夫苇原中国,本自荒芒。至及磐石草木咸能强暴。然,吾已催伏,莫不和顺’”。同时写道:“然,彼此多有萤火光神及蝇声邪神,复有草木咸能言语。”这里所载的磐石、草木是十分理解言灵的。它们以此对抗强暴或邪神,目的是为了满足上古人对现实的要求,其实现的方法是把人的语言能力理想化。《续日本纪》(797)也写道:“万代祈盼天皇之治世,向佛也向神祈祷。语言是依靠这个国家的本来语言,而不是借用汉语”;“日本这倭国是言灵丰富的国家,有古语流传下来,有神语传承下来”。这说明日本神话传说这类口头文学“向佛也向神”,以神为主流,用自己独特的“言灵”来探索宇宙的开辟、神灵的显现、人类的起源、国土的创造,等等。也就是说,上古先民生活在原始的状态,对混沌的世界不甚了然,把许多未能把握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都归结到“神代”的事,将一切神化,以此对种种混沌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因此,日本神话分为天地创始神话、自然生成神话、政治文化始源神话、风土神话四大类。
图片
天地创始神话
日本神话的历史主要是从“神代”开始,《古事记》记录了天地始分的混沌状态:“世界尚幼稚,如浮脂然,如水母然,漂浮不定之时,有物如芦芽萌长,便化为神。”于是,日本神话故事记述了天地始分,先生成高天原造化五神,五神的性格都是抽象的东西,称“别天神”五神。连同其后的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二神,并称“神世七代”。天神命令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男女二神,去修理坚固那个漂浮着的国土,二神遂到了天浮桥上,用天神赐给的天之琼矛搅动海水,成为一岛。二神降到岛上,生产诸岛和八百万神,然后天地分离,八百万神人格化。《日本书纪》叙述这段神话故事时,从一开始就排除“别天神”五神的介入,将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二神作为“神世七代”的最后一代,他们的行动不是受命于天神,而是主体“共议”。它是这样叙述这段神话故事的:“古天地未剖,阴阳未分,混沌如鸡子,隐约萌芽。清澄者成天,沉浊者成地,精妙易群聚,混浊难凝结,故先成天,后成地。”
它说明天地是对等的世界,将伊邪那岐、伊邪那美二神作为阴阳的体现,伊邪那岐是天神、伊邪那美是地神,通过他们的和合,生成绵亘天地的世界和万物。关于这段神话故事,在原初的歌谣《万叶集》中也有所反映:“天地初开天河原,八百万神集神言。天照大神治苇原,瑞穗之国长天久。”
自然生成的神话
主要以自然界为对象,以当时的认识来说明自然界的现象,并将其神格化,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然生成神话。《古事记》神话写到伊邪那岐从黄泉国归来,至筑紫日向之桔小门之阿波岐原,举行拔禊,洗涤身体的污秽时:“伊邪那岐洗左眼时所生的神名为天照大神,其次洗右眼时所生的神名为月夜见神,再次洗鼻时所生的神名为速须佐之男神。”这里的天照大神、月夜见神、速须佐之男神三神,也就是日神、月神和暴风雨神来历的神话故事。
在日本神话中,“日月成为天的两眼”,日神天照大神成为皇祖神,又称太阳女神。《日本书纪》神话与此“眼生”的故事不同,叙述了“镜生”的故事,即由伊邪那岐左右手持白铜镜,生了日神、月神,二神回头望着镜子,又生下速须佐之男神。《记·纪》这个生三子的故事,成为天孙降临神话的前提。二书以此为出发点,展开一个个“神代”的“天孙降临”及其后的神话故事。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