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虽然开片是大段大段的风景纪录片似的镜头,但这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穿越片。
也多亏这段风景纪录片,曾经去过的巴黎好像是另外一个城市。电影镜头中的巴黎是如此美丽,优雅,自由,充满了艺术和感性的气息。
或许是男主角吉尔脑子不太灵光,用未婚妻和未来丈母娘的话说就是“脑子缺根筋”,也或许是他一直向往着上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午夜十二点的巴黎街头出现了一辆复古标致车,人们雀跃着把喝得半醉的吉尔拉上了车,从此展开了他的穿越之旅。
果然西方人和我们的穿越方式有点儿不同啊!
如他所愿地回到了巴黎的黄金时代。在这里,他见到了令他肃然起敬的文学艺术界名流,科尔波特,菲茨杰拉德夫妇,海明威,格特鲁德斯坦,毕加索,德加,高更……身为作家的吉尔不仅和海明威畅谈文学,更将自己的作品带给格特鲁德斯坦阅读品评,并且遇见了自己所爱的女子阿德里安娜。
而与兴致勃勃的夜半穿越的时光相比,白天的吉尔却过得无比憋屈。他虽然爱着未婚妻,却不得不陪未婚妻去和故作姿态的万事通朋友逛名胜和画展,听那个惺惺作态的人自以为是高谈阔论,或者陪未婚妻和丈母娘逛价格高得离谱的家具店,或者去那些他一点儿都不想去的交际场合……吉尔宁可独自一人在雨天,静静地漫步在巴黎街头,听一听科尔波特的老唱片。
在一次次的穿越中,吉尔慢慢懂得了自己的心。他终于和无法沟通的未婚妻分手,也不再执着于过去的所谓黄金时代。他坚定了自己要留在巴黎的决心,并且遇见了和他一样热爱科尔波特和雨天的巴黎的真爱女孩。
这是一部十年前的电影。放在今天来看,依然有着炽热的温度和馨香,那巴黎街头的花香,咖啡香,牛角面包的香味交织在一起,是如此的浪漫。
然而,这部电影的主题可不止于浪漫。刚开始,男主角仿佛困在一个无形的套子里。诚然,他的生活是光鲜亮丽的,每日忙于在华丽的场合社交,就餐,富豪女儿的未婚妻美丽而富有,他作为成功的电影剧作家亦是功成名就。然而他却无法完全融入,在那些光鲜亮丽侃侃而谈的朋友中间,他显得那么局促不安。没有人懂得他对雨中巴黎的执着,甚至不懂他为什么放着比福利山庄奢华的生活而甘愿跑来语言不通的巴黎。
在穿越时空的旅程中,吉尔渐渐懂得了自己莫名的执着。这是他对自己的争取,在即将到来的婚姻生活中,可预见的是未婚妻一家的强势将他自己的意志渐渐吞没。他们从来不在意吉尔的意见,觉得他写电影剧本比写小说要来得成功和务实得多。他们甚至都不肯读一读吉尔的小说手稿。没有人在乎吉尔真正的想法,只是想方设法盯梢他有没有半夜出去鬼混。
吉尔是幸运的,他在所有事情不可收拾之前,在真正的自己屈服并且消失之前,勇敢地找回了他。
“找自己”。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自己是一生永远真正在一起的人,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在有生之年真正认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没有吉尔那么幸运,能够有机会穿越时空,和自己的精神偶像面对面探讨人生,事业和爱情。但是我们拥有时间,我们还拥有无数的机会。在机会来临的时候,记得提前做好准备,迎接那个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