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结识歌唱家刘捷老师,还欣赏到了老师的书法作品,真的很佩服。艺术是相通的,以前听书法老师说,写字需要练气,沉得住气才能写好字。今天听刘老师聊歌唱练功的方法,很多地方跟写书法也很像。难怪老师字也可以写得那么好。
晚上读一本关于书法的书《字美在何处》。这是本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与临习指导的普及书。涵盖了篆、隶、楷、行、草、硬笔书法、篆刻等七大门类,有近三百件书法精品。从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书法的形式层面,到神采,格调,气息,韵味等精神层面,逐一详解,带领我们领略书法之美。
本书两位作者:一位是方建勋先生,北京大学美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他师从美学家朱良志;后又跟书法家黄惇先生学习书法篆刻。现在是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秘书,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秘书长兼学术导师。著有《印境》《清秀飘逸的汉隶技法四十五例》《书法欣赏》等著作。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主讲书法篆刻。他的作品还被作为校礼赠送给访问北大的挪威首相索尔贝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等名人。另一位杨谔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南通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有《书法问答》《草书研究与创作》《书法要诀》。
全书根据历史的脉络,梳理了书法的起源及发展。从各个时期的书法特点,追溯了文字,书法,书法家,以及审美变化的历程。运用具体的作品分析,解构一笔一画中的丰富内涵。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甲骨文,西周《大盂鼎》《散盘器铭》 战国《石鼓文》 秦琅琊台刻石,秦诏版等早期书法的史料。这些保留在石头或者是青铜器上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从结绳记事开始,到有了文字,书法登上了文明的历史舞台。早期记录各种大事件,先哲的智慧,发展越来越成熟后,慢慢变成独立的艺术门类,中国书法以其特有的文人属性,成为艺术瑰宝。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过:
“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因此中国的书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了艺术美的方向,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书中讲述很多书法家的故事。除了我们熟悉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董其昌等,还有很多以前不太了解的书法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明朝的王宠,作者把他与西方音乐史上的天才莫扎特相比。两位艺术家都拥有赤子之心,活得真实,自我,并用短暂的一生创造出了杰出的艺术成就。
历代书法家用他们的墨迹书写了他们的生命。“书中有情”,欣赏书法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更是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探索。“书能养心”,学习书法需要安静,专注。在习字过程中,不断去掉“旧我”,从先人的精妙笔触间体察人生百味。书法之美,不仅是“字”,还有字背后的人文精神。翻过书页,欣赏线条之美,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