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顶级思维模式
(一)以终为始
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我们还没有想清楚未来一个月、一年要做什么,就要去想未来30年甚至到死亡之前的事情?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参加过一个叫“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培训学习,在这7个习惯中,给我最大启发的就是“以终为始”。后来还看过一个电影,拍的就是倒叙,如果昨天会重来,那很多错误与遗憾将会避免。同样,查理芒格也说过,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就永远也不到那里去。
其实读书也好、学习也好、培训也好,永远要“以我为主”,看看哪一条或者哪几条可以为我所用。一定要找出哪个更适合自己,哪个最适合自己。减法做得越好,留下印象越深,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和思维习惯的影响就越大。
以终为始这个原则对我的影响越来越大。我用这个原则考虑过感情问题、择业问题,也考虑过人生道路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思考未来30年的事情?
前面说过,以终为始对我的工作、生活和思维等方方面面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以至于我在不断地把以终为始这个原则运用到更多的事情上,运用到更长的时间区间内。
对于任何人而言,30年都是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如果你刚毕业时22岁,那么30年后就是52岁,应当是人生巅峰;如果你是30岁正当年,那么30年后60岁,是退休的年龄,夕阳正红;如果你像我一样临近40岁,那么30年后就是70岁,那个时候的身体、精神状态是你要好好关心的——那时我们是在颐养天年还是依然精神饱满地干事业?
如果我们能想清楚30年之后的状态,那么今日的很多选择就会变得简单,你会发现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从平庸变得合格,从合格变得优秀,从优秀变得受人尊敬。而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坚持梦想,坚持每日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以任何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以局部利益牺牲全局利益。
现在我们每天坚持做这些小事看似并无短期意义,但是对于30年后的我有巨大的意义。所以,思考未来30年之后的状态,可以赋予你目前每日坚持的小习惯以意义。而意义的有无和大小,正好是在若干年后区分两个起初背景类似、起点一样的年轻人后期状态差异的关键所在。
有什么样的事情值得你坚持做30年?
我相信几乎没有人问过你这个问题,你也不曾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我们最多关心的是:我下一份工作能涨多少月薪?公司HR调查留任意愿时,最长的时间段无非是“干到退休”。但是再干30年显然超过了很多人的退休年龄。所以,在公司内,我们既不会被问及,自己也没有动力问自己这个问题。
但是相信我,你如果弄清楚了这个事情,每天思考这个问题,对于你的未来人生有着极大的意义。有人把对未来的认知能力称之为元认知,具有元认知能力的人往往是具有洞察未来的水平,做事情方向不会错,能够把握先机,赢得人生。我们要活在当下,更要学会,活在未来。每当我在人生选择、职业上遇到困惑,感觉自己止步不前时,我就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你选择就会十分清晰。
(二)复利效应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你一定听到过国王奖给宰相麦粒的故事,国王以举国之力收尽天下的麦子也放不满国际象棋的64个棋格。华人首富李嘉诚常打一个比方:一个人从现在开始,每年存1.4万元,并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回报率,40年后财富会增长为1亿零281万元。如果我们细算账会发现,按这种方式操作,第十年仅能攒36万元,在很多大城市还不够买一个卫生间。别着急吐槽,坚持下去,到了第20年,这笔资产就积累到了261万元,如果你能坚持40年,财富就会到达1亿零281万元的惊人厚度—这就是神奇的复利投资。
复利为什么具有如此神奇的效应,他的本质是什么,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那到底什么是复利?复利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往复最终会导致巨变。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网站的访问量越多,在搜索引擎的排名就越靠前,排名越靠前,又使网站的访问量更加增加,不断循环,这就是复利效应。
那么复利效应的机制是什么呢?
1、复利效应可以导致幂律分布。什么是幂律分布呢?还是以网站的访问量为例。少数越过访问量临界值的网站,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而由于人们的时间和关注力是有限的,大多数没有越过临界值的网站,便越来越没有人关注。这种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现象,导致从整个网站世界的角度看,20%的网站吸引了80%的访问量,而80%的网站只能共享20%的关注,这种不均衡的分布状态,在数学上就叫做“”幂律分布”。这个现象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正态分布:即平均的占主要部分,极好的和极差的占少数,而且和平均值差别不会特别大,比如智商分布、身高分布等。当然也有很多事件符合幂律分布,比如收入、股市波动、成就大小、公众号阅读量等等,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幂律分布的世界,争取成为靠前的那20%。
2、临界点触发。影响复利效果的两个因子是基数(利率)和执行次数。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基数和执行次数才能使我们能最大化地得到复利效应。基数,如果是投资那么就是要尽可多地积累原始本金,如果是写文章就是写高质量文章,如果是做事也是做高质量的事;第二个执行次数尤为重要,前面几次的差别是不明显的,越在前期差别越细微,比如每天锻炼身体,可能一个月,半年,甚至一两年差距不大,坚持几十年那就完全不同。写公众号文章也一样,每天发一篇和两天发一篇开始差距不大,日积月累,突然有一天,达到临界点了,阅读量会一下子爆发式增长。很多成功的人和事,其实不是某一天一下子爆红的,其实前面他们已经持续积累了很多的时间了。临界点触发效应如果用一张图可能更直观,它是一条沿x轴前期缓慢上升,但突破临界点后迅速陡峭上升的曲线。
知道了复利效应的这两个基本机制之后,我们就要在工作生活中充分应用,做投资、人脉、公众号、健康、教育,背后都是复利模型。
(三)安全空间
坚持安全空间,守住底线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生存与发展的最最重要的顶级思维。俗话说九十九个成功抵不过一个失败。万无一失,一失万无。
不知道你有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准备上台去演讲了,却发现唯一的word文档或ppt文件打不开了;看到身边的同事生了重病,却发现他没有买保险;兴冲冲赶到机场临上飞机了,却发觉没有带证件。如果 你有类似的经历或担心你就懂得安全空间是多么重要,即使我们做对了99%的事情,只要1%的事情搞砸了,造成的损失就会放大10000倍。因为在一个系统中,不同的事情对结果的影响是不均衡的,那些偶然的意外的小概率事件,往往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安全空间就是人类在无数次犯错以后总结出来的,对小概率事件的应对之道。那么什么是安全空间呢?简单地说,就是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作,或在极端的情况下,为了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做的准备。 我们最常见的应对之道第一个就是备份,当一个系统出现问题之后,另一个备份的系统就会发挥作用,这样就能避免小概率事件的冲击。 第二个应对之道就是事先做好预案,当意外发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启动预案,按照预案设置的方案去应对就行了。 第三个方法就是就是等待,当情况不明的时候,或者在我们没有把握的时候,我们可以耐心的等待。就是什么也不做,耐心等待转机,等待危险自然消退。比如股市风险不明的时候,我们不是大举买进,而是仔细观察,耐心等待。 第四个方法是构建反脆弱的安全空间。这是塔勒布在他的新书《反脆弱》里面提出的新的观点,反脆弱是指遇到极端情况之后,反而能够获得更大的益处。 比如一个雪球摔到雪地里,反而越滚越大。因此我们如果想增加安全空间,不需要纠结的预测什么时候会发生极端事件,如何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而是想办法加强系统的反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