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就想想写点东西的,可又觉得零零散散,懒得写,一直拖到今天。
我总是渴望随性自由,却又时常顾忌太多,被自己束缚。
无意打开一个歌单,听着听着就来到这里了,想记录最近破碎的自己。
前些天搬家的时候收拾出一箱子的书和一些信件,我用了一整个晚上才把那些信件看完。
有的没有署名我想破脑袋也没能想出来是谁谁谁,有的长篇大论扬言要陪伴我的人如今早已失去联系,有的仅仅只是一张纸条几个字迹我就回想起是哪个写的,还有一些是我写了没能寄出的,当然,很大一部分是我寄出的信件底稿……
不得不说文字的渲染能力真的好强,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是我的十五岁,十六岁,十七岁,十八岁,十九,二十岁,是我的青春。
信件摘抄:
“这一年最美好的事就是遇见你” ——佳
“要你平安顺遂,一生。” ——X
“你值得更好的生活” ——如月老师
“我该怎么告诉你 你真的很好 别焦虑好吗 等过了这段时间 都会好起来的 ” ——毛毛
“谁叫人是感情动物呢 遇见你真的很幸运 你治愈的人何止是我啊”——阿黑
“小弟 你在我眼里就是最棒的唯一的小弟” ——L
“你笑起来真的很好看 不笑也好看” ——W
“放学喝可乐去 干大杯的” ——王英
“记着 你得给我写封信 先欠着”——蔡
“新年快乐 六年啦我亲爱的好朋友”——Yy
……
原来我也曾被爱包围,又或者说,一直都在被爱包围,只是有的人走了,有的人会再来。
搬来新家的时候是初冬,每天都出着太阳,根本没有冬的迹象,我一直觉得,那是残留的秋。那是我最悠闲的一个月,给自己放了一个很长的假,彻底放空,除了重温过一遍《小王子》之外,几乎没翻过书。
直到一个下午,接到一通电话,60分钟,分享了彼此的近况之后我才意识到彻底的放空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毁灭的迹象,那通电话带给我的仿佛不仅仅是问候,更多的是焦虑和动力,从那天开始,再次回归忙碌。
每天大概有6~8h的学习时间,可能是英语口语练习,可能是课外阅读,但更多的是网课和刷题。本该这样的,人总要忙碌起来,才不会胡思乱想。
再后来,得知高中最好两个朋友一个确诊,一个肺结核不得不休学。电话里有些焦急,而他们倒好像在安慰我,反复说着“没事,等我们好了就来看你,带你吃牛肉火锅……明明是我该去看他们的吧。”
接着没几天,大学最好的朋友因为一个不经意的错误举动损失2w,一周狂瘦五斤,我买了车票要去看她,结果被告知因口罩原因行程取消。
我安慰她们,又觉得最无力的就是安慰的言语,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
听课的时候弟弟几乎不会发出任何声音扰乱我,他会帮我递东西,给我倒水,听我唠叨。
我每次给他分享事情的时候他都会暂停手上的事,甚至暂停他最爱的电视剧很认真地听我说,哪怕我说的是一件很小的事。
他会在我学习了很长时间之后说问姐姐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会儿……
我时常不开心,时常破碎,却又无数次因为周围温暖的人,而感到温暖。
我庆幸,自己一直被爱,也一直有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