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风俗。吴姐的老家距我们共同的小区30公里,虽然近在迟尺,我们对端午节的过法却相差很远。
我的父母没有太多的文化,每年的的端午节都是草草了事,无非是伤心草煮鸡蛋,有的时候家里忙了就连伤心草煮鸡蛋也免了。
这个节日我也没有传承儿子什么,甚至伤心草煮鸡蛋也没有传承下去。
今年的端午节,我有幸和吴姐一起过。端午节的头一天下午,我和吴姐便张罗被备端午节使用的食材。
我们去超市买了粽子。我们精心的挑选了彼此爱吃的口味粽子,去邻居家挖了伤心草。
伤心草的用法还是很讲究的,逢单为一副,鸡蛋亦如此。
吴姐用心的数着伤心草的数量,生怕数错了。我笑话吴姐的痴:过个节哪有那么多的将就?吴姐确实很认真的说:这是传统节日的传承,不许笑话我!
吴姐给我讲起了她小时候与家人过端午节的情景:吴姐的母亲端在午节早晨会早早的起床,她要再太阳没有出来前把家里每一个人的饭准备好。
做饭需每个人都是单做的,从家里长辈人开始。第一碗是吴姐的爸爸,他是家里的主心骨也是家里的劳力(能出力干活的人),吴姐的母亲会在第一锅里放上水和冰糖加上伤心草,等到水大半开时,在锅里卧上荷包蛋,等水开锅了就熄火,焖上几分钟,让荷包蛋稍微不淌蛋黄就好。
接着就是吴姐母亲自己的。家里的孩子们按着年龄的大小依次往下排,即便是最小的迫不及待也不可以乱了次序。
每人一碗的汤烧好了,先晾着。然后在把粽子、鸡蛋、伤心草放在一起煮,伤心草的数量仍是单数,粽子是吴姐母亲自己提前包好的,大大的,里面放了糯米、大枣、玫瑰酱等食材。如果吴姐母亲有更多的时间,还会炸糖糕或者油条。
粽子煮好了,先做好的汤也凉差不多了,吴姐的母亲会招呼大家坐在一起吃饭,先喝汤,再吃粽子。
听着吴姐的讲述,我心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只盼着端午节的前夜短一点儿,让我快点吃饭吴姐做的端午饭。
端午节的早晨,吴姐早早的起来给我们做端午饭。吴姐做好了她的汤,怕我馋,就把她的碗盛满了,把多余的汤盛在另一个碗里,微笑道:让你先尝尝吧,别馋哭喽。
我端起吴姐给我盛的小半碗汤,小心的用手端起来,慢慢的让汤在碗里转着,心里默默的猜测着汤的味道。汤还没晾凉我就迫不及待喝了一小口,仔细的品尝着:甜甜的,有一股伤心草的清香,味道好极了!
没想到,我们虽然也就是30公里的路程,风俗的差别竟有那么大!
看来,习近平主席提倡我们过传统节日,是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这个政策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