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人问:“为什么越长大,越不想勉强维系朋友关系?”
高赞回答:“精力就这么多,要留给能彼此暖着的人,不是给别人当‘拐杖’、当‘垃圾桶’。”
很多人维持“朋友多”的假象:手机存几百个联系人,生日收群发祝福,可遇事却找不到能深夜打电话的人。
真正的友情不是数量堆砌,而是质量契合。
就像整理衣柜丢旧衣,经营友情也需要主动做“减法”。
这份“减法”,藏在四个清醒选择里。
第一,远离处处依赖你的“关系未成年人”
你可能遇过这样的朋友。
遇事找你“兜底”,“帮我写方案”“教我用软件”说得理所当然;可你需要帮忙时,他总以“没时间”“不懂”推脱。
他们把你的善意当“拐杖”,只懂索取、依赖,不愿付出、成长。
久而久之,你的时间被占、精力被耗,平等的友情变成单方面“扶贫”。
真正的朋友是并肩伙伴,成熟友情里,每个人都能守好边界。
不随意打扰,不事事依赖,懂礼尚往来。
若只有你在不停付出,别犹豫,及时抽离。
你的善意,值得被珍惜。
第二,远离低自尊、充满戾气的家伙
生活里有人聊天三句离不开抱怨,工作不顺怪“老板针对”,见人成功猜“走了后门”;
总把自己当“受害者”,走到哪都散负面情绪。
网友@莉莉曾有这样的朋友,每次见面都吐槽。
起初莉莉耐心安慰,后来发现自己越来越焦虑,直到刻意避开对方才惊觉,不是生活太糟,是被对方的戾气拖进了负面漩涡。
友情该是彼此照亮的光,不是消耗的“黑洞”。
值得深交的朋友,会理性聊分歧、接纳建议、稳定情绪,不随意倾泻负面。
遇到戾气重的人,别试图“拯救”,及时远离,你的心情不该被绑架。
第三,拒绝寻求免费建议的人
“你做设计,帮我随便画个logo呗”
“你学写作,帮我改稿子吧”
“你懂法律,写份遗嘱而已,别小气”......
这样的话你是不是也听过?
说这些话的人,把他人专业当“免费资源”,却忘了:
设计师的审美靠无数次练习,写作者的文笔靠日夜打磨,律师写遗嘱要核对细节、规避风险,每份专业建议都是时间和心血的沉淀。
真正的朋友懂尊重专业价值,不会开口要“免费帮忙”,反而会主动提报酬或用其他方式回报。
遇到总想索取免费建议的人,别不好意思拒绝,你的专业值得被认真对待。
第四,远离非常“丧”、把你当垃圾桶的人
“我跟对象吵架了”
“工作好无聊又不敢辞”
“我好没用”......
总有这样的朋友,把你当永久“情绪垃圾桶”。
一不顺心就找你聊三四个小时,全程抱怨;可你分享开心事时,他要么敷衍,要么把话题拉回自己的烦恼。
偶尔倾诉是友情调味剂,长期把人当“垃圾桶”,就是自私的消耗。
心理导师威克斯·金曾陪失恋的同学疏导情绪,没过多久就被强烈的掏空感席卷,最后只能减少接触才恢复。
友情是双向奔赴,不是单方面情绪压榨。
你可以陪朋友低谷,但不必做永久“情绪接收器”,遇到这样的人,及时拉开距离,你的情绪也需要被呵护。
真正的友情从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少而精”。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与其耗在消耗你的关系上,不如留给能并肩、彼此滋养的人。
那些让你累的关系,断了不可惜;那些彼此滋养的人,要好好握紧。
毕竟,好的友情是用“舒服”和“安心”定义的。
从筛选朋友到修复自己:
这样活,才够舒服
其实,给友情做减法,本质是给内心内耗“松绑”。远离消耗性关系后,更需要向内探索、修复自我,而彩虹之门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在这里,用色彩识人技术觉察隐藏情绪、读懂自己;在色彩瑜伽、茶道中释放情绪,不评判、不抗拒,负面情绪会渐渐消散。
允许一切发生,内心力量便会而来,注意力也会聚焦积极面,屏蔽消耗自己的人和事。
说到底,能治好“内耗”的从不是别人的例子,而是自己。先筛友情减消耗,再靠自我疗愈充盈内心,调好心态,自然能活出想要的样子,过好精彩人生。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