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是一个会把所有重心都放在工作上的人。我总是会有处理不完的工作,许多个晚上我都是最后离开办公室的那个人,我的每一个周末都会分出一天来交给工作,我要整理这一周的东西,还要整理下一周的东西,如果不去这样做的话,我就会像明天要开学了,而我还没有写完作业的小学生一样慌张和焦虑。每次家人给我打电话,问我在干嘛的时候,我的回答总是“在工作,在加班”。可是这一年来工作并没有带给我多大的成就感,恰恰相反, 这一年,工作压力很大,我习惯了熬夜,染上了刷手机的瘾,失去理智般的暴饮暴食……我察觉到我的生活正在渐渐失控,而我对此束手无策……我不想见人,也不想说话,变得不相信自己,做事也畏畏缩缩,我总是会感觉“难过”到撑不下去了,我把自己关在一个牢笼里,审视着被自己搞得一团糟的生活。我期待着身体里那些还依然活跃的情绪和感感知,能唤醒这个麻木的自己。
周期性的抑是有功能的,它会用饱满的意识冲洗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只是,这个过程真的很难熬。我想,2018年,大概是我拼命自救的一年。
【手作能够治愈心情】
我关注了很多关于“整理”的公众号,整理能让心情豁然开朗,尤其是当你拖干净地板,席地而坐的时候,你会觉得你的内心秩序安稳了。我喜欢在地板上拼拼图,赤着脚,感受地板的光滑和凉意传递给身体的生活气息,拼图也能让大脑的思绪高度集中。偶然参加活动的时候听到过一句话,“手作能够治愈心情”。于是,我陆陆续续地买了很多需要动手的工具,比如拼图、乐高、油画、习字本,彩铅……我告诉自己,只要不开心的时候就画一幅画。想必我不开心的时候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画画天赋的我来说,一年下来,照葫芦画瓢也是有模有样那么一丢丢了。
这是最开始画的(4月25号,4月27号,4月28号,5月10号……哈哈……不开心的频率有点高,而且我记得这几幅都是在我非常非常难过的时候画的):
下面这些是后来画的(其实还是很幼稚,但我对自己画画的要求真的很低……最后一幅,擦了画,画了擦,大概用了将近4个小时……(因为我是真的没有天赋啊)……)
其实做这些,不是要开发自己某一项技能,大概就是想做点能看得见的成果,让自己的焦虑感、无力感稍微和缓一些,让那些飘着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能找到一些和解的出口。用看得见的成果和小骄傲,刺激大脑分泌一些使人快乐的多巴胺。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跨过山和大海,囿于厨房与爱】
曾经,吃饭这件事,对我来说只是维持活着的状态而已。我总是想着“点个外卖凑合凑合吧,待会还要工作呢”。多年下来,吃过的外卖可以绕地球一圈了。当没有及时收掉的外卖盒还摆在桌子上的时候,那些残羹剩饭就像攻破你生活城墙的敌军似的,赤条条明晃晃的跟你耀武扬威着,是讨厌得那样扎眼。无所适从的焦躁感,无从下手的颓废感在那一刻膨胀到极点,请一定不要低估了外卖对生活的消极意义。
我们的记忆总是会选择那些饱含情感的饭菜,它是刚出锅的是热乎的是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的,哪怕是萝卜咸菜就馒头,也会在某一瞬间,让你念念不忘。这大概就是年夜饭之所以很重要的原因吧,它折射的是团圆,是家人与爱,是充满期待、希望、美好和祝愿的仪式。而外卖永远不会给你这种感受,它折射给你的是在肠道中已经硬化的油脂,是食过无味的充饥,是被外卖小哥裹挟着冷风和尾气送到的。
民以食为天,好好吃饭是一件大事。
2018年年初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能自己做饭,就绝不点外卖,周末一定不能点外卖”。这个flag基本完成。 虽然厨艺不佳,不敢放盐,也搞不清楚蚝油、蒸鱼豉油、花椒、桂皮各种调料的功能和下锅顺序,调味全靠香油。但也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出锅那一刻,总有一种韩剧《大长今》的既视感,那种包含满满地情感,精心烹饪,细致摆盘,虔诚地表达对美食的无尚敬意。柴米油盐,在那一刻让生活变得可爱起来。(推荐几个微博账号“好想吃”“每日家常菜”“马小坏频道”都是比较接地气的。)
我喜欢会做饭的人,像《野生厨房》里的姜妍,即使没有山珍海味,土豆和白菜也能做出十八般花样。我想……这样的人,即使生活再糟糕,他们都可以把自己照顾好吧。我很喜欢和朋友一起在厨房忙碌一起去做一桌饭的感觉,我喜欢和那些我喜欢的人呆在一起,我想起了詹妮特·温特森的一句话:“我会给你电话,我们一起生个火,喝点小酒,在属于我们的地方辨认彼此。”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肉夹馍】
我喜欢的一个作者说过,“你花一顿饭的钱就能买到人家一辈子的心血,这是多么划算的买卖”。这两年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其实基本没看什么书。心绪浮躁到打开书都不知道在看啥在想啥,往往一段话要来来回回看上好几遍。很多书翻了翻扉页就丢下了。记忆力也不好,看过就忘记了。但我还是觉得,文字,是最能帮助认知自己的工具。
这一年,零零散散大概翻过的书:
散文类-
《北方大道》李静睿;强烈推荐,准备二刷。
《我说的不一定对》梁欢;推荐,已经二刷了。
《少吃点,毕竟那又不是爱情》花大钱。
《人生一直在告别》王臣;
《笑场》李诞;
心理学类-
《落差》米歇尔·勒朱瓦耶;强烈推荐。
《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剑圣喵大师;
《少有人走的路1》斯科特·派克;
《所谓人际高手,就是让人舒服》乔治·戴德
小说类-
《不留》张晓晗;
《平凡世界》路遥;
其他类-
《三居其一》王相穗;
《熊浩的冲突解决课:谈判》熊浩
要说阅读带来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应该是能够清晰的感受自己的存在,关注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矛盾,感知丰富,情绪饱满……。这个世界很嘈杂,但文字能让你听的到自己的声音。
【感动总是让人热泪盈眶,说几件感动的事】
第一件事:我认识了Lori,陕西人(我喜欢陕西人,这个下面再说)。她是一个非常棒的姑娘。情商高,能力强,她应该是那种穿着高跟鞋出入陆家嘴金融中心的高级白领,与我这种路人甲只是点头之交。但她太接地气了,硬拉着我这种草民跟她产生交集。我坐在她身边,听着她的言谈,经常感受着聪明的语言带给一个人的温暖,帮助缓解的尴尬,是那样自然而然。我时常感叹“她实在是太优秀了”。她毫不吝啬把她的朋友介绍给我,也非常热情的把我介绍给她的朋友。她总是会照顾别人的感受。跟她相处,就像躲在冬天背风的山坳里晒太阳,在嘈杂的环境里寻得一处舒适。我们2年前就认识了,很普通的场合,我询价,她报价,然后我们老板没过,我很歉疚,我们约出来去做SPA。她总是会跟别人说,我最让她感动的是“因为老板没有通过报价,我很认真的写了很长一段话表达歉意,”,她觉得我是一个特别用心的人。这件事我都忘记了,其实我想,那次项目我询价了好几家,我真诚的回复了她,也一定是因为她在过程中给了我很棒的感受和支持。后来,我尝试自己成立工作室接一些项目,她支持我开单了第一个项目。这份感情抱在怀里沉甸甸的又软绵绵的,像怀揣着一个刚孵出的小鸟,温柔的、小心翼翼的兜着。我无比珍视,特别感激。
第二件事:我真的是太喜欢陕西人了。2017年11月的时候,在西安有一场媒体活动。当时客户要求必须到场12家媒体,但公司的媒体库里根本没有那么多媒体,同事开拓了几天,也就开拓出3家能到场的。我提前2天到活动场馆,现场去开拓媒体,打了2天的电话,但因为时间和行程冲突的原因,其实还是没有几个能参加的。但那几天认识的西安的记者,都在非常热心的帮我介绍其他能到场的媒体,那场活动最终到场14家媒体,客户非常满意。今年在西安还有一场媒体活动,几位老朋友依旧在热情的帮我介绍,一位总编帮忙悉心安排………这件事说“谢谢”真的太轻巧了。 除了济南和上海,西安是我爱上的第三座城市了。有时,也会偷偷看看西安的房价,如果可以的话,真想和那些温暖的人呆在一起。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三件事:今年,大学玩的比较好的小霞子同志和老孟同志“分别”结婚了。小霞子同志是一个思想深邃的人,她总是能用很多看似平淡无奇的句子,组成道理深刻的见解,她的智慧和心态,一定会让她在婚姻里成长为一个非常圆满的伴侣。 老孟对象熊宝宝也是我们的大学同学,毕业后,老孟先在济南呆了一段时间,后来随熊宝宝回潍坊,但家里反对,分开了3年,我以为他会离开伤心地,回到济南,可是他没有,他稳稳的驻扎在潍坊,买了房。这三年里,老孟扮演了一个合格的前任,默默关注,偶尔关心,从不纠缠。2017年年初,我在下班的地铁上,老孟向我们宣布,他找回熊宝宝了。他们再度相遇,少了很多的试探,“你还在么”“我还在”,互相点了点头,确认了彼此。2018年10月,我们见证了他们的婚礼。老孟笑谈“我跟熊宝宝在一起了,你们是不是又相信爱情了”。爱情是像青春期一样的荷尔蒙反应,喜欢造化弄人,我们听了太多“我还爱,可是已经回不去了”的故事,我想,时间冲不散的,一定是“我忘不了,所以就努力创造条件在一起”的有心的人吧。没有屈于肉欲,没有败给孤寂,也没有输给渴求温暖的贪念。 我们从四面八方赶去婚礼,长途跋涉,一路欢呼雀跃。小霞子说:“我喜欢这种奔赴的期待感,这种平淡生活中依旧青春的活跃感,这种超越时间拥有你们的满足感”。我也是,感谢时间眷顾,没有将我们冲散在人群。
最后,打一个广告吧。
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我每天都会坚持去健身房,暂时还没有惊人的效果,毕竟基数太大。最开始并不是想要减肥,因为太了解自己的德性了,何必为难自己呢。就只是希望能够调整自己的状态。第一次体测的时候,我的脂肪肝、体脂、体重等各项数据都严重超标,健康评估刚刚及格。以前觉得自己能吃能睡,能跑能跳,熬几个通宵都不带眨下眼的,觉得身体没问题。可是,当身体的健康情况以数字形式呈现的时候,才清醒的意识到身体各项机能有多么糟糕。所以,要么定时去医院检查,要么就端起保温板泡起枸杞,管住嘴,迈开腿,早睡早起吧。
真正能解决精神危机,移除情绪障碍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稳定且疏密有致的生活轨道,低级的快乐离高级的快乐很远,高级的痛苦,离高级的快乐更近。
2018年当然也有遗憾,只是都潦草的宽宥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