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那么久却无法提高,只因错信“勤能补拙”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做一件不太擅长的事时你已经努力了很久却依旧没能把它做的特别好,身边人总安慰你说勤能补拙,你再努力试试。可事实是你怎么做似乎都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你已经很“勤”了,却依旧补不了“拙”。你也很苦恼,甚至会质疑“勤能补拙真的是良训吗?”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努力了那么久却依旧无法提高,只因你错信“勤能补拙”。

一、勤能补拙的来由

勤能补拙”一词出自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意思是假的即使再像真的,终究也是假的;能够不断勤奋努力学习,再笨的人也会变得聪明。

它的典故来源于公元825年,唐敬宗调任白居易至苏州当刺史,苏州地域宽广,事务又较为繁杂。白居易认为自己生来笨拙,所以靠勤奋来弥补,于是上任后谢绝所有的宴请,一心处理政务,很快就熟悉了当地的情况,整顿吏治,政绩极好。

看到典故后我想,也许正是因为“勤能补拙”这样的良训才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信奉并实践。由此看来“勤能补拙”,就指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缺陷。

二、“勤能补拙”的错误认识有哪些

1、“勤”错了地方

李少龙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女生垂头丧气的问他自己考了四次四级都 没过,不知道是为什么?

李少龙问她真题和单词背了吗?她拿出已经反破的真题跟他说:“你讲的所有题目我连答案都记得,我这么努力,为什么过不了。”

李老师对这个学生印象很深刻,一般情况下四级每年的通过率是80%,除了裸考和自我放弃的学生外一般都会通过,想想那个学生密密麻麻的笔记,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直到结课时才又见了这个学生,原来她在学生会和社团任职,学英语需要独处来钻研,可大量的社团活动占用了她的时间,所以很多时候她都草草做完卷子,粗略的对一下题,就去忙社团的活动了,虽然她也常向别人请教英语学习方法,但真正记住的没几个。骗人容易,骗世界有点难,虽然她看起来很勤奋,可对于学习这件事她勤错了地方,当然补不了拙。

2、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偷懒

我们上学时身边可能都有过一位学习勤奋,但成绩很糟糕的同学。

他(她)们的一个共性特征是,上课时认真听讲,尝试记住老师的每一句话;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我记得上中学时,老师最喜欢布置的作业就是将重复的数学题做好多遍。

我身边的同学就会快速刷题,然后省下时间去做其它事。

但我们班的另一个同学就不同了,她会认认真真地抄做很长时间,哪怕这些题她都会背了,依旧按照书上的步骤写出来。

可就是她这么“勤奋”的学生,考试成绩总是差的一塌糊涂,“勤”没有让她补上“拙”。

进入职场后,这种越“勤”越“拙”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

明明用一个Excel公式就能搞定的统计汇总工作,有人能花上3、4个小时担任“人肉计数器”,结果出来还是错的。

重复劳动只能再一定程度上提高某种技能的熟练程度,但是如果要真正的提高,必须要找到好的战略。


三、如何正确运用“勤”来补拙

其实方法也不难,你只要做到下面三点即可:

① 选对方向;

选好方向对于“拙”人而言也许是更为重要,聪明人因为学得快,所以即使选错了方向也会很快的调转船帆尝试另一个方向。但走得慢的人不行,就好比一家有前景的公司,也许聪明人走的很快,干几年会发现没有合适自己发展的岗位就跳槽了,但走得慢的人就需要认准一条路一步步的走下去,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和迁移能力来拓宽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

② 学会取舍;

有句老话叫做“将军赶路,不打野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职业方向对了,走得虽然慢点,同样也需要学会取舍,在对待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上我们和所谓的聪明人肯定存在一些认知偏差,这时就需要把更多精力用在专精的地方。

前两天看到一家专做上市公司申报材料打印的公司成功上市,了解后才发现他们将普通的打印工作做到了极致,垄断了全国90%的上市公司打印申报业务,不但提供优良的打印业务,甚至连纠错和排版都会一并做好,当然他的售后服务也是一等一的好,所以才吸引了众多待上市的目光。”专“、”精“一定是职场中必备的能力,所以学会取舍,找到自己的长版不断延伸下去。

③ 高效积累。

有了正确的方向、学会了取舍,你就需要和”假“勤奋说拜拜了。个人发展之路即使走的再慢也不要停下脚步,让自己一直在路上,这样做赶上聪明人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勤于深度复盘,在过程中不断修正自我,以旧知附会新知。

盲目的“勤”不一定能“补拙”,只有选对了方向,学会取舍、高效积累,才能助你在自我成长的跑道上快速追上聪明人的脚步,从而做到真正的“勤能补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勤能补拙」是一句历史悠久的鸡汤,自唐朝时就产生了。 这句鸡汤跟「1万小时原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给了我们这些“拙...
    阅读思人生阅读 4,712评论 0 8
  • 生活里,大多数人最容易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其本质被不过就是想通过体力上“勤”来弥补智力上的“...
    坞言阅读 5,269评论 1 4
  • 小时候总是听到一句名言:“勤能补拙”。我认为这一句话并不全对。要往正确的方向努力,勤奋才能补拙,否则真是越努力越感...
    蔓菁CC阅读 3,968评论 0 1
  • 宋朝的黄庭坚在《跛奚移文》中写到:“截长续短;凫鹤皆忧;持勤补拙;与巧者俦。”这里的“持勤补拙”后来演变成今天的“...
    豫妞萍姐阅读 7,146评论 0 3
  • 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成功的人为什么会成功呢?靠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勤奋。成功是不会眷顾那些懒人的。...
    等叶子红了撷一枚阅读 3,064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