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你在天堂可好
又到一年的夏季,我坐在窗前,端着一杯素茶,看着窗台上绿荫丛生的植物,视线逐渐模糊,思绪飞到了七年前。
2011年5月某日,爷爷如往日一样,吃过午饭后杵着拐杖,站在我店铺对面的梧桐树下。午后的阳光,本是特别温暖的,可洒在爷爷瘦弱的身体上,却显得更加苍白无力。
爷爷杵着拐杖不紧不慢地朝我走来,此时此刻的他像极了一个孩子,眸底冲满着赤热的温柔与纯真。
那年的5月并不太热,爷爷穿着一件蓝色背心和一件方格子衬衣,脚上是他素日里爱穿的拖鞋。他灰蒙蒙的眸底充斥着一份渴望,透过那份渴望,我看到的是一份亲情的呼唤。我来到人行道边,迎着他走到店铺里,但他从来不喜欢坐在我店铺里,也许是他担心会影响我做生意,也许是他更喜欢看行色匆匆的路人。
我帮爷爷将凳子挪到门边,扶他坐下,对着他说,“爷爷,吃过饭了吗?要不要喝点水?”
每每老公看到爷爷来时,就会为他沏上一壶淡雅的清茶。每次还会为爷爷递上一根烟,再点燃烟丝。望着爷爷深深吸烟的模样,即老练又呆萌。老公还会主动与爷爷聊天,问他今天吃的什么,在家看的什么电视……
那年爷爷的阿尔茨海默病也不是特别严重,简单的问题他都能回答。可是,一旦他想起奶奶就会潸然泪下。再当我们谈及有关奶奶的话题时,他就会失声痛哭。很可惜,当时的我并不能体会到那是他思念奶奶的方式。当时奶奶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三年里爷爷由于思念奶奶,身体每况愈下。
他每天茶余饭后的时光,便是坐在我店铺门口。双手依托在拐棍上,静静地坐在那里,双眼无神地看着过往的行人。偶尔会遇到几个熟人,然后再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聊几句。
有时爷爷来到店铺时,我还在忙,可他依旧静静地站在门外等着我。等我忙完了,再递上一杯清茶,看他浅酌一口,再陷入深深的回忆。
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才明白,他每天坐在我店铺门口是一种守望,一种亲情的守候,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或许爷爷是在守候一位像极了奶奶的背影;或许是在守候他子女的到来;或许是在守候一家人团聚的时刻。
记得有一天,爷爷端着茶水,目光注视着远方。一位满头银发的老爷爷也是杵着拐杖从门口经过,他看着爷爷坐在凳子上,便停下了脚步。
“老哥哥,今年你八十几了?”
爷爷听不清,却带着婴儿般纯净的笑脸看着他,不停点头。
我起紧走上前,对着爷爷大声说道:“爷爷,他问你八十几岁了?”
爷爷这才明白,他举起右手一边笔划一边说道,“八十七了!”
“哦,老哥哥,你身体还好吧?”老爷爷又追问到。
我站在爷爷身旁,像录音机似的重复着老爷爷的话,虽然两位老人只是用着你问我答的方式聊天,但他们却聊得很开心,当时爷爷的脸上是洋溢着一份幸福的笑容。
也许那时的爷爷是少了一份陪伴,也许爷爷渴望被关怀,然而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温情却在被忙碌地奔波所遗忘。人们总会忘记每天给家中老人一个电话,一声问候,忘记逢年过节常回家看看,忘记曾年少时,父母也是时刻陪伴并呵护着我们成长。
生活,除了诗和远方更需要的是陪伴。莫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后悔晚矣!
爷爷,你在天堂可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