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晨读时看《三国志·吴志·吴主五子传》,看到孙权的几个儿孙互相杀伐的残酷经历,非常痛心、难受。
孙权的一个儿子孙和,被立为太子后,被另一个儿子孙霸及其党羽谮毁。后孙和被废,后又被赐死,而孙霸也被赐死。
后来,孙和的儿子孙晧即位后,马上为父报仇,杀了他的叔叔孙霸,以及孙霸的两个儿子,也就是孙晧的两个堂兄弟。
后来,孙晧的一个爱妃死了,孙晧悲痛过甚,几个月不上朝。这时,朝里谣传,他的一个叔叔孙奋,可能会被拥立为皇帝。
孙奋的生母墓在豫章郡,该郡太守推测谣传可能是真的,便去为孙奋母扫墓。
孙晧听说这些后,将该太守车裂,并夷灭三族。然后,又处死了孙奋及他五个儿子。
这等于是把孙奋一门灭绝了。而孙奋是孙晧的叔叔,孙奋的儿子们是孙晧的堂兄弟。
孙奋虽不是多么优秀贤德,甚或还有一些劣迹,但最后这样突然而来的灭门之灾,却完全是由于外界谣传而带来的飞来横祸。真是死的可怜可惜。
这可谓残酷吗?可谓吧?呜呼!这些人与我虽没什么关系,但我的心都痛。
在古代帝王家庭当中,荣耀和残酷,荣耀和祸害,几乎是同时伴随着的,变幻莫测。
也许,这几年是这一派执政,荣耀显赫尊宠不可一时。但是过几年,或过不多久,可能就被得势的另一派所害,身陷囹圄,身首异处,不得善终。
亲情在这里显得那么脆弱和淡漠,简直不可一提,不堪一击。
让人难免思索:人性和权利,各是什么东西?对权利的追逐,是否也是一种人性?还是,人性中本就有残酷的一面?为什么在最该显露亲情的人们之间,却显露出了最骇人的残酷?
这是三国时期吴国真实的历史。
同时期的魏国,曹氏父子、兄弟、叔侄之间的宫庭内闱,也上演了许多类似的、因争权夺利而产生的亲人相惨事件。
蜀国,因为只传了两世,从刘备到儿子刘禅。在刘禅手里,蜀国就举国投降曹魏了。所以,它还没有机会出现皇家内部争锋夺权的事件。
生在帝王家,不管主动或被动,常常就被卷进了政治斗争与风波中。多少人想生在帝王家,但生在帝王家,即是幸,也是不幸。
在帝王家生活,真的需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需要有极大的智慧,与淡泊名利的思想,才可能既为家国作出一番贡献,同时又能名哲保身。
看来,三国时期,不仅外国之间关系、形势复杂;就是各国宫庭内部,争斗也是如此残酷而激烈。确实是一个纷乱的时代。
不过,当时的一切都跟生产力有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历史,一定有它的发展阶段与存在背景,后人实在无法以今天的发展,去苛责某段历史。
但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如此的真实而残酷。伴着残酷与血腥、无情与杀戮,人类也在历史中缓慢进步着,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与文明。
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呢?“明镜所以昭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能从历史中获得经验教训,知道人的一生中什么是最珍贵、最重要的,什么是应该追求、秉持与坚守的。
首先是那份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
我们可以把权力、利益、官位、名声、财富、荣耀看得淡一些,淡泊名利,也可以过很好的一生。有时候,退让就是一种最大的宽容,一份最大的仁慈和爱。
把这种理念放到现在的人际交往中,也是非常适用的。多一份宽容,天高地阔,是件多么好的事情!
用在工作事业上,更是适用的。谁有能力,谁上;谁有能力,谁就多做一些贡献,为社会、为国家多做一些贡献。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俱往矣!愿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得经验教训,指导今天的生活,让现在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