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旧文,写于2017年——五年前的事了!翻出来看看,希望能找到一些培养老二的力量!找到在困境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女儿22岁了,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文学专业:养孩子于我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事,途中的酸甜苦辣虽已不再一一清晰浮现,但其酝酿而成的育儿理念却时时映于心头。
愿于此分享于众,祈抛砖引玉于更多家庭对孩子有更好的培育。
一 真正的教育从胎教开始
一颗种子播于肥沃的黑土,它便蹭蹭地成长。不要以为孕育于子宫内的小生命只是安睡着等待瓜熟蒂落,事实上,真正的教育便是从胎教开始的。
书上说,胎儿从第5周开始即有生理反射机能。
第10周便形成感觉、触觉功能。
第20周对音乐有反应。
第30周有听觉、味觉、嗅觉、视觉,能听到妈妈的心跳和外界的声音。
当年,知道了自己怀孕了之后,虽然物质条件比较匮乏,但还是很开心地为宝宝准备了收录机、胎教音乐等等,每天都会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放胎教音乐,会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朗诵优美的散文或者故事,还会和宝宝说话、做游戏。
我记忆犹新的是,怀着宝宝六个多月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圆鼓鼓的肚皮好像动了一下,一摸,宝宝缩了回去,我一移开我的手,小家伙又蹭地一动,这时我才知道,宝宝开始跟我玩游戏了!
他或许是用他的小脚踢了我一脚,也有可能是用他的粉拳擂了我一拳。
那时,宝宝的调皮令我非常兴奋。
后来,我告诉宝宝的父亲,当宝宝再动时,我让他把手摸着肚皮,而宝宝很快就缩着回去,很久不曾再伸出来。
但当我慢慢地告诉他,“这是你父亲的手在抚摸着你呀,宝宝!”慢慢地,宝宝又开始了如和我一样的嬉戏。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动作越来越有力量,以致于当时我以为我的宝宝是一个男孩。
宝宝还在母体的子宫内,就已经能够分辨出母亲的声音和动作。
而母亲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胎儿,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实际上从胎教就开始了。
据贾谊《新书胎教》中记载,西周周文王之母太任在妊娠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我的孩子出生之时,七斤八两,哭声嘹亮,毛发浓黑,之后,情绪稳定,爱笑不哭,醒时眼睛总亮晶晶地骨碌碌地转,运动能力发展很好。
无疑,这些都得益于胎教。
二 幼儿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
宝宝六个月时,我和宝宝的父亲离婚了。
感恩我的前公公婆婆帮助我,把孩子从八个月带到了一岁八个月,然后,我把孩子从农村接回来,从此开始了独自抚养孩子的历程。
孩孑从两岁就开始去幼儿园,此后读书做事是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能干,每个学期都担任班长,都能领到学校的奖学金。
特别是高二高三分科读了文科之后,孩子每期拿的都是一等奖学金,直到2014年女儿以620分的佳绩考上了北师大。
很多人问我怎么能够把孩子培养得那么好?我觉得孩子幼儿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
(一)生活简单有规律。
在在孩子小时,我们的物质生活很简朴,有收音,没有电脑。一日三餐简单温暖,我们只吃水果,喝凉白开和牛奶,其他一切饮料、零食跟我们绝缘。
我们的起居正常有规律。孩子满月就睡自己的婴儿床,到她四岁时,孩子就独立睡在她自己的房间了。
当时我所在的学校还属于企业的子弟学校,劳动纪律要求严格,每天上班都要按时签到。但我的孩子每天早上一叫即起,从来不曾拖过我的后腿。
因为我告诉她,妈妈要上班,你要上学,我们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出门。
每逢时间宽裕时,我们手牵着手,一路上教着孩子背着儿歌;时间紧张一些,我就抱着
或背着我的孩子飞奔,而孩子仍然一路背着儿歌。
等到放学接她回来,那是我们母女的悠闲时光,孩子会告诉我她在幼儿园好玩的事,或是告诉我她的老师教会了她什么。
教育,不论时地。
(二)热爱读书。
书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的消费主要就是买书。
那时,防城港有一个首选超市,我们每次去超市,都会买回一本孩子的小人书。
在孩子学还不识字的那些时候,我们经常指着小人书,一个字一个字读着分享故事,特别是每天晚上睡前,我给孩子读故事就是我们的固定节目。
直到孩子在幼儿园认字之后,我们就转换了角色,轮到孩子给我读故事了,遇到她不会的字,我们会一起读。有着妈妈在一旁陪伴和帮助,孩子的阅读兴趣盎然。
再稍大一些,认的字多了孩子就独立阅读书籍了。
把她引上了热爱阅读的路上之后,她的阅读我一直不曾操心过,而阅读的习惯将会一直陪伴着我们。
(三)热爱运动。
孩子还在襁褓之时,我就开始每天自己数着节拍给孩子做婴儿操。每天的户外活动不少许一个小时。
再大一些,带着孩子散步、跑步、打球、游泳、攀岩、骑行...孩子小的时候,坐过我的肩膀,我把她举得高高的,让她有巨人的感觉;也曾跪在地板爬着给她骑大马,她拍着我的屁股叫“驾”指挥我快跑……
所有亲密快乐的陪伴都助于奠定孩子对父母信任的基石,从而在快乐的体验中接受父母的建议,尝试并开展各种活动。
热爱运动是我们终生有益的好习惯。
三 少年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大格局
生活上,我要求孩子简朴自律能独立。孩子再小,也是家中一成员,她要承担起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有些相对于她的年龄显得有些艰巨的家务,我是适当给予一些报酬的。
然后教会她记账。她可以自由支配她的零花钱,但要平衡收支。
我们不需要和别人有任何物质上的比较,但要学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过上自己最喜欢的生活。
这是一种生活能力。而与此同时,我更注重孩子精神的培养,我注重培养孩子的格局——大格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读书中,我有意识地启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觉爱上学习,用孩子的上进心来引导孩子不断完善自己。
但这样,仅仅是让孩子建立了站立于这个世界的一条腿,要让孩子站得稳,我还必须要提供条件,让她再建一条腿,那就是旅游。
在女儿童年时,防城港远远没有现在那么漂亮,我带她去省城的动物园、青秀山、科技馆;带去桂林的乐满地、资源八角寨、龙胜梯田、上思森林公园……
十岁开始,孩子能够自己走远路了,不用我抱着背着了,我们便每年往外省走,张家界、上海、无锡、苏州、杭州、南京、昆明、大理、丽江……读过,走过,飞过,看过,经历过,孩子的眼界开阔之后,世界在心里就会大了起来。
后来考大学时,她立志非皇城根下不去,目标明确,现已如愿以偿;上了大学后,她自己飞去泰国做国际义工。
心中格局有多大,世界便有多广阔。这样的心胸,哪怕有朝一日,她回到港口,为港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亦相信她有能力快乐生活。
四、任何时候,母爱永在
我本是不擅长厨房活的女人,但家有高考生,我的厨艺硬是上了一个新台阶。
每个周末,我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去菜场选择新鲜食材,在厨房好好忙活,手忙脚乱做好饭菜拿到学校给孩子加餐。
直到现在,孩子在北京,还偶尔念叨着想吃有“妈妈的味道”的蒸鱼。
想起在高考前一个月,整整30天,每晚晚自习第一节和第二节之间的课间十分钟,我必会拎着热汤准时出现在孩子的教室走廊,风雨无阻。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在课业上我帮不了我的孩子什么,但是她会知道,无论何时,妈妈一直与她同在。
现在,孩子已经步入了她的青年时期,有着自己端正的三观,在人才济济的大学里,不仅学业优秀,还做班长,并参与了福利院等一些社会活动。
我充分尊重她,甚至在有些方面,我要虚心向她学习。我不是个完美的人,我也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
但我不管自己曾经遭遇过多少挫折和困难,都
无法动摇我要好好培育我孩子的信念。
我要唱着歌,把所有的荆棘踩在脚下,带着我的孩子,一路朝着好日子高歌奔驰。
我希望,在母亲日益老去的日子里,我孩子只要想到她的母亲,便能够忆起来自于母亲的爱和温暖,也愿我一路的坚强和达观能够和女儿永相随。
Ps.女儿2018年北师大毕业之后,去了香港读研究生。然后回到防城港做了一名大学英语教师。一路走来,亦是很不容易。
而这几年疫情,家中实体经济惨败,连原来计划好给孩子的嫁妆都赔进去了,这让我感觉愧对自己的孩子。
虽然孩子总说不需要妈妈再给什么东西,但我作为母亲,孩子即将出嫁,却是没有什么东西陪嫁,我心里很是愧疚啊!
老二还小,还没足四岁半,生活还需要努力奋斗,努力奔跑……但是,只要人在,希望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