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什么是阿德勒的共同体概念?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1.像这样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阿德勒认为他自己所叙述的共同体不仅仅包括家庭、学校、单位、地域社会,还包括国家或人类等一切存在;

在时间轴上还包括从过去到未来,甚至也包括动植物或非生物。

也就是主张共同体并不是我们普遍印象中的“共同体”概念所指的既有范围,而是包括了从过去到未来,甚至包括宇宙整体在内的“一切”。

思考:

这个概念一时间无法完全理解明白,现在只能理解为要具备团队精神,将身边的每个人当成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和敌人那样看待。

也许可以定义为作出对人类、对世界和环境都有好处的事情都在这个共同体范围内,比如促进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研发新的技术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有更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够对大众带来好的改变。

可是看完之后还是不理解,这个概念除了劝人向善外有什么真实的用途吗?

2.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

在英语中,共同体感觉叫作“social interest”,也就是“对社会的关心”。

这里我要问问你,你知道社会学上所讲的社会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吗?

是“我和你”。

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就会产生社会、产生共同体。要想理解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首先可以以“我和你”为起点。

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 interest)变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

思考:

从这段话中学习的事要有利他思维,将以自我为中心转变成考虑他人的需求;

从一个被动获取东西的人变成主动付出的人。

比如,微信上通常有两种人,一种是经常聊天,会主动找话题的人,另一种是被动等待别人去寻找他的人,通常你不去找他,他也不会主动来找你聊天可以说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而两种人会有什么印象呢?

一种性格开朗偏向于热情,喜欢交朋友;

一种性格内向,给人高冷不想接近的感觉,通常没说两句就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如果后者想要改变形象就要先从改变一个观点开始,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好,想要被发现就需要沟通和主动展示。

3.我们都在寻求“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但是,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不是仅仅靠在那里就可以得到的,它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

也就是不回避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际关系课题,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 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那就丝毫不会主动融入共同体中,因为一切他人都是“为我服务的人”,根本没必要由自己采取行动。

但是,无论是你还是我,我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

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思考:

最后这一句话我想到了老师们辛苦的付出,小时候总以为老师让学生有好成绩是为了自己的那份工资能够更多一些;

那老师除了钱之外,他们的付出还能得到什么呢?

他们希望看到学生更加优秀,能引以为豪,希望看见自己的教育起到好的效果…

老师一直在考虑的是能带给学生什么,比如做人的道理,好的学习方法,优秀的成绩等;

要学习的是如何给别人带来价值,让自己在这个共同体里成为一个有用的、富有爱心的、助人为乐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