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河南成长书院,风雨无阻,我们顶着烟花追逐霞光来到洛阳,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武凤霞老师和许多优秀的小伙伴,正式开启为期一周的“充电”时光。之所以是传说中是因为无数次听到武凤霞老师的名字,看到过过武老师的书和课,开班前还在班级群里学习了武老师尚未发表的新文章,但是还从未见过她本尊。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武老师,真得感觉武老师特别亲切、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她给我们将她的教育故事,讲她的办学理念,讲她怎样带领两所学校的老师开展教学教研。最让我佩服的还是她充满智慧和魅力的课堂。三天半的时间内,武老师除了结合教学实践做讲座外,还亲自做了三节课《古诗三首》《两小儿辩日》《王戎不取道旁李》,另外她还现场指导老师们讲课、说课、评课。武老师让我们看到了一节真正的好课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跟大家分享三点我感触最深的地方。
一、带有深度思维追问
平时随堂课还好,相对自由,有时候也会对针对某一问题对学生进行追问,直到感觉学生答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是一旦上公开课,就会比较纠结,老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追问问题会不会太碎、老师的话会不会太多,对着一个学生追问会不会忽略大多数学生等等一系列问题。在武老师的课堂上她给出了我们答案。比如在讲《古诗三首》时(《芙蓉楼送辛渐》《出塞》《墨梅》)。
武老师在抓关键词分析人物、理解古诗时。
师:你从哪里看到了“辛渐”?
生:从题目上“芙蓉楼送辛渐”。
生:送客人的“客”,这个就是“辛渐”。
师:他送的是辛渐。所以这里的“客”也是辛渐。能不能看到王昌龄在哪?
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引导学生边理解边学习后两句。)
师:其实第二句中还有王昌龄的影子。
生:孤
师:孤是谁孤?
生:楚山孤。
师:楚山在哪里?书上的注释。生读注释。
生:王昌龄孤。
师:为什么是王昌龄孤?到底是谁孤?
生:因为王昌龄感觉自己像楚山一样孤独。
师:王昌龄在这里却说楚山孤独。楚山会不会孤独?这里王昌龄把自己孤独的情感转移到了楚山之上。这是一种写作方法——移情。
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中,我们可能讲到王戎和诸小儿面对道旁李的不同表现,王戎不动,诸小儿争着抢着去摘李子,然后让学生明白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揭示出故事蕴含的道理就结束了。而武老师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她又向深处挖掘追问,指导学生对比主要人物的做法后,武老师追问道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中,我们可能讲到王戎和诸小儿面对道旁李的不同表现,王戎不动,诸小儿争着抢着去摘李子,然后让学生明白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揭示出故事蕴含的道理就结束了。而武老师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她又向深处挖掘追问,指导学生对比主要人物的做法后,武老师追问道:王戎到底动没动?学生通过分析明白“王戎是脑动身未动,诸小儿是身动脑未动”这时候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王戎品质。到此还没有结束,武老师又问这样一个孩子,大家推测一下王戎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人说什么是名师,名师就是往往比我们往前往深处多想那么一步。这样的追问更容易让学生形成知识链条,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当然这样的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通过武老师的课我看到了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努力的去尝试。
二、巧妙的朗读指导
朗读是学习语文最朴素、最有效的方法。本次在成长书院学习,有幸看到武凤霞、闫学、朱煜三位导师同台上课。他们华山论剑各有所长,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各自的魅力。第一节武凤霞老师的《两小儿辩日》是把简单的文章学丰满,第二节闫学老师的《海的女儿》把长文学短,第三节朱煜老师的《西门豹治邺》把具体描写的文章学概括,三种不同的课堂形式各有千秋,三位导师的课堂都特别重视朗读的指导。
武老师为引导学生读好辩论的话语,读出辩论的感觉。她先让学生自主练习后指名读,学生开始读的比较平淡,并没有读出辩论的感觉。武老师提示,还能再激烈些吗?这时,武老师出示修改后的文字和学生分角色读:一儿曰……一儿跺着脚曰……一儿双手掐腰曰……一儿指着对方曰……一儿指着天上的太阳曰……,就在这样的师生配合读中,武老师带动学生语速越来越快,声调越来越高,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辩论,学生既理解了辩论的意思,同时又读好了课文。武老师在指导老师说课《少年中国说》时,提出把第一段文字变成诗歌形式,然后从每句话中提取关键词“智、富、强……”并从下到上梯状排列,字体也越来越大。接着学生根据字体大小、位置高低来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这样有梯度的朗读方法直观、简洁、有效。武老师这样有设计感的朗读令我着实我们钦佩!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最近看的《听窦桂梅讲新课》一书,窦桂梅老师在执教《祖父的园子》《林冲棒打洪教头》两篇课文上的就是朗读课,整节课、整篇课文都是在朗读中完成的。窦老师在《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一课时,通过朗读题目、朗读外貌、朗读语言、朗读动作四个环节让学生懂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就是理解的道理。朗读,是学习课文最朴素、最有效的方法。在朗读中让文字的内容、文学的内容、文化的内容,与儿童的生命链接,引发学生思考,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
三、人人都要做最具成长力教师
这次培训我看到了许多已经非常优秀仍然渴望成长的老师们。尤其是听了20位最具成长力候选教师的评选演讲,真得深受感动。我们的陈熙老师分享了她的汉字梦,她对汉字的深入研究和执着追求不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在场的老师们,本来还想着拉个选票的,但当我偷偷的瞄了周围老师的选票后,发现真得不用多此一举了;程凤琴老师是我们淇滨小学的数学老师,也是我儿子小学六年的数学恩师,她在教学中精益求精、突破自我,真得是为孩子一生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有扎根农村的老师、深耕课堂的老师、爱生如子的老师等等。在这二十位老师中还有一位我们一直在猜测到底是谁,最终也没有猜出来的人。院长在点名环节特别介绍了这位老师,但没有透露姓名,她是这次最具成长力教师候选人,之所以关注他,是因为这位老师身患癌症而且已经很严重了,但是他仍坚持到成长书院学习,他对成长的执着追求从没有因为身体的原因而放弃。台上的每一位老师都精神饱满、激情四溢、侃侃而谈,真得很难相信其中有一位身患绝症的人,他们一个个都是那么生机勃勃。我们不仅感叹,自己还有什么理由颓废、拒绝成长呢?无论是否参评我们都要做自己的最具成长力教师。
这次学习虽然只有短短五天,但是收获很大,成长什么时候都不晚,生命不息,成长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