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昨天早上读完这本书,完成了第一篇读后感《享受纯粹做一件事》;
又想到一本书岂能不多回味,多思考;加上“指导员”讲了,文不能太自嗨。
于是晚上我又将重点部分回顾了一次。并且合上书,让自己写出心中要点。
才又成现在这篇文,我希望的是真正对我们的行动有指导意义,而不仅仅是一篇花哨的读后感。
如果只用一句话就是:每天完成头等要务三件事,而且每次只专注一件;不完成三件要务,不做其他。
如果只用六个字就是:专注唯一任务。
我们常常听很多人说,买了多少书?听了多少课?看了多少电影?定了多少专栏?可是我们能否写出来,讲出来;讲出来,人家是否听得懂;又能讲多少、能讲多久。而且,我们还在不断买书买课。
我们丝毫不敢松懈。早起运动要听书;上班途中要看书。做家务时要听课。每晚枕着手机听着读书栏目入睡。甚至陪伴孩子的时间也想听英语或者专栏,甚至美其名曰熏陶孩子。每月统计,看了多少书,听了多少课,写了多少文,心里美滋滋。
可是这真的够了!为什么做了这么多,却依然过不好收效甚微?从年初看吴军老师《见识》一书。有一句话一直徘徊在我心头“你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因为你已经很抓紧时间了。你需要做的是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少做事。……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好,他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少做事情,而不是让自己更忙碌。”
是的,我们明知道必须做减法。可现在甚至不敢停,暂停都不行,更别说减少。
但是现在,我必须痛下决心,执行彻底。纵观全书,我认为总结为一句最核心的就是:每天完成头等要务三件事,而且每次只专注一件;不完成三件要务,不做其他。六个字就是:专注唯一任务。具体我决定,按下面这七步照做起来。
第一步:痛下决心。不敢少做或不做,是因为内心焦虑,没有安全感。可现在必须做出改变了,因为事实已证明,贪多并没有帮到我们,自问,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多久,现在必须做减法,彻底一点,再彻底一点。
第二步:紧紧围绕两个中心思想,抓住重点,舍弃其他。吴军老师说:“在低水平上做很多事情,花两倍的时间只能获得两倍的收益,但是如果把时间集中起来将事情做得比别人好,两倍的时间可以获得10倍甚至更多的收益,这就是我常讲的捡芝麻和捡西瓜的关系。”也是这本书中所说的选择“回报最大的任务”。
第三步,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事情,选择一件列为当下唯一目标,并且分解次级目标到每个月。先定半年到一年可以实现的目标。具体做法是:把在未来几年里想完成的目标列成一份清单,上面可能会有二三十个,你应该只选择一个目标,投入全部的精力去实现它,直到能把它从清单里删掉。李欣频《人生创意课》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先专注开挖第一条坑道,“之后再挖到第二条坑道,两条互通,可以同时看到双边的人生宝藏,以后每3-5年我还再挖出新的矿脉坑道,彼此相连,就像展开的扇骨,众多向外延伸的骨架,撑起更大的扇面”。可这一切,是从专注第一条坑道开始。也许前十年二十年都是在为第一条坑道服务。
第四步,工作、生活、学习各领域每日总共只列三项要务,其中必须有一件,同唯一目标有关。
第五步 每天从早起开始,先完成头等要务。每次只关注一件头等要务。不完成三件要务不做其他。
第六步 从小处着手。将每天的每一件要务限制在1小时内完成。每次专注唯一一件,从10-15分钟开始。就像微习惯一样,小处着手是确保我们能在挑战中取得成功的捷径。我们可能每天可以做到更多,热情也往往只能持续一两周,重点是我们不能由此又陷入到“做更多”的思维中。我们要确保的是,开始时少一点,但关键是专注。
第七步:从限制上网时间开始。至少专注三件要务时,屏蔽网络。这是我对自己要求的第一件事。专注做事时,不看微信不看手机。
最后,借用庄子的一句话共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