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正”一词的来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凡文章写好后,作者在送审或发邮件寄报纸杂志编辑部时,往往要写上“斧正”两字。那么“斧正”一词是怎样来的呢?

“斧正”的典故出于《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垩指白色粘土,斤指斧头,斫即砍。)

文中说有个楚国人把鼻尖上粘了一层薄薄的白泥,请木匠给他擦掉。木匠为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挥动斧子一下就把白泥砍掉了,丝毫没有伤着鼻子。后来,文人学士就以此引伸到修改文章,称之为“斧正”。

这个典故很有意思,它告诫人们,不仅写文章的人要谦虚,在修改别人的文章时,也必须认真负责,持慎重态度,不要随便乱砍,当心把人家的鼻子和泥土一起砍掉,使人面目全非。

这是文人之间交流,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当然是谦辞了,要不怎么说文人“酸”呢。文人最要紧就是自恃清高,让人尊重,当然首先的是要先尊重别人。这个词在旧时代的文人间交流的函件中经常可以见到。

这个寓言故事随后还有一小段,说后来一个国家的国君(宋元君)听了这事很稀罕,闲极无聊想找点刺激,便也在鼻子上弄点石灰,也让这个匠石来“运斤成风”。匠石回答说,“我过去是会这个绝活的,但现在玩不成了,因为与我配合的那个郢人已经去世了。”看到这里,不禁莞尔。我们知道不是因为那个郢人去世了,而是因为这个拿斧子的匠石不敢在国君的鼻子上干这个了绝活,否则他就是活腻了。

成语“运斤如风”就是这么来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写在前面闲聊的话 昨天,在清雅淡意的山里人家水体验店里,卢总说到了“斧正堂”,这个品牌名,给人的感觉有武器锋利...
    斧正堂阅读 4,290评论 0 2
  • 在诸子文学里面,庄子的艺术成就是最高的,研究中国文学与哲学的人,对他都非常推崇,他的文学哲学成就,我认为主要表现在...
    玩哲阅读 10,999评论 7 81
  • 到现在为止,观念已经逐步从“身体”转移到“呼吸”和“意识”,这其间所走的弯路不可谓不长。对这个过程进行反思,可以发...
    kevali阅读 1,833评论 0 1
  • 每天一张自拍照,坚持生活的仪式感! 生怕小宝想我了,忘记妈妈的模样! 生怕妈妈的妈妈担心女儿的生活了! 最后,我...
    单词妹阅读 650评论 0 0
  • 夜空中最亮的星,请带领我前行。 你见过凌晨两点半的多伦多吗? 一、 久闻多伦多大名。 夏夜,搭上飞往加拿大的航班。...
    是豆砸吖阅读 2,25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