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谋定而后动还是边走边看?摸着石头过河吧。
①革命阵营内部的分歧
a矛头是上海还是北京?b政府设在武汉还是南昌?c哪些领导人执掌决策权?d允许以何种速度进行革命?即推动还是限制反帝运动和土地革命?
共产党企图解释针对资产阶级的共产主义革命还很遥远。
②日益扩大的分裂:蒋与张作霖谈判和解,与日本上达成谅解,导致了更多的误解与不理解。
③行动和反行动
27年3月10日,国民党第三次执委请汪精卫出山,同时不允许党的干部尤其是军官与帝国主义接触。蒋的反共一触即发。
④夺取南京和上海
白崇禧夺上海,程潜攻入南京。南京事件中激进的反帝,据说是共的煽动。内部的争斗,让外部讨论的热火朝天的制裁变得多余。是否彻底的反帝,反哪些帝,这在当时是个问题。
⑤控制上海的斗争
工人、商界大佬和江湖帮会、帝国主义和租界,维持控制局面比单纯的破坏要困难的多。27年4月1日汪精卫返沪,蒋介石退而不隐。《从容共到清党》。
⑥革命者内部日趋激烈的暴力行为
统一中国还是解放大众?枪杆子才是硬道理。真理在各种乌合之众的群体间颠簸。
⑦反共清洗的扩大
上海→广州→广西,武汉的激进分子开始抱复。
⑧建立南京政府
与此同时,武汉政府宣布开除蒋介石党籍。
历史证明:
a:根本目标不一致的团体确实无法合作。
b:暂时的合作是为了彼此渗透后日后的较量。
c:彻底否定一切的行动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