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上学期,我今年终是更忙了,上学期总是抱怨,觉得学得没什么用,现在觉得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有个舍友与我一样要参加个考试,我买了资料,分享给了她,其实本意是想要回报的,因为我发现在大学,很多事我自己一个人做不到的,有个舍友不了解这个,但她很好奇,一直在问,我也都说出来了,这没什么遮遮掩掩的,她只是想知道我的消息。
今日也看了书,看的《我的外婆,从不内耗》,是一位心理咨询师所写的文章,其中写了外婆是个什么样的人和对作者的影响,外婆如何教导她,教她知识,人情世故,让她慢慢的“补课”,补回曾经没有学到的知识,变得不再内耗。其中对内耗的定义是这样的:内耗就如一块橡皮,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反复摩擦,最后擦掉了真正的自己。
在现代,常常看到人内耗,而且内耗的人往往也很温和善良。这本书就告诉了我们自己内耗的原因,并且如何解决内耗,如何更加尊重自己,爱自己。
稻盛和夫曾说:“欺负你的人因你的软弱而来,欣赏你的人因你的自信而来,不在乎你的人因你的自卑而来,爱你的人因你的自爱而来。”软弱并不可以换来其他人对你的爱,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的欺负你。
这本书也一直教会我们如何保护自己,自我保护,无需羞愧。“如果是兔子被大老虎踩一脚,就可能会死。不让兔子学会躲避,而让兔子‘以德报怨’,被踩了要忍着,要坚强、大度、原谅,实质是一种邪恶。任何知识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运用,小朋友首先要学习自我保护和应对他人欺负的方法,才能保证自己健康成长,当你变成狮子时,才有资格对老虎说‘没关系’。”“以德报怨”往往也是内耗的一个原因,以前我也是这样的,别人对我不好,我却想着大度,反而想要去更好对她,把我和对方放在了两个地位,我是下位,对方是上位,结局是对方也只会把你当成任人宰割的兔子,你不会得到任何尊重,爱自己,尊重自己,让自己变强,这时的“没关系”,才是大度。
这本书也教我们放下重担,学会松弛。“你这不是锻炼,是自讨苦吃,就是因为现在又渴又热,西瓜才更好吃。不需要的东西再多,也比不上需要时得到的一小份——以后的两块西瓜也比不上现在的一块。想吃的时候就认真品尝享受,你才会感到满足,学会珍惜。心里明明有苦有委屈,不能全心享受,还要自责。这样快乐会越来越少,活得内耗,得不偿失。”这句话是外婆告诉作者的,因为作者的父母教导她要学会抵制诱惑,所以当作者看到西瓜时,反而会把西瓜放的很远,外婆很奇怪,也就有了上面那句话。延迟”带来的往往不是“满足”,而是遗憾。
很喜欢下面这段话,让我豁然开朗:
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常常会忽略但至关重要的一点——顺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常常将所有知识经验、人生道理一股脑倒给他们,但很少有家长会思考,孩子应该先学哪个,后学哪个。尼采说:“一棵树越是高大,它的根就越是伸向黑暗。”而一棵根基不牢的树,注定是会歪斜的,这就是现代人拧巴和内耗的根源。家长们不知道,“见贤思齐”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已经拥有充实、丰盈的自我认知,相信自己有改变的能力,但家长们将传统文化中强者用于自我提升的道理直接灌输给自身尚弱的孩子,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并将之视为理所当然,达不到就打击指责,这是忽略了人性的真相和成长的本质。
可悲的是,太多的孩子就是这样浑浑噩噩成长起来的,当有一天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自然也无法梳理出教育的逻辑,也会在教育孩子时选择走上熟悉的道路,复制自己熟悉的教育模式。因为我们身处其中,往往将“习惯”当作“合理”,却不去考虑其他的可能,就像意识不到空气的存在一样,意识不到那些已经成为习惯的原生家庭的错误行为和语言方式。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进行强迫性重复,即在经历了一件痛苦的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制造类似的情境,以致不断地体验同样的痛苦,因为那是我们最初关于家的体验,我们不确定改变是否会更不安全,习惯性地将“熟悉”当作安全甚至爱,这就造成了很多家庭教育悲剧。
这本书还没有看完,但我觉得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