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是一个细致且急躁的人。而我恰恰是家里那个在关键时刻总掉链子的人。
每次我一出现不合时宜的细节出错,我的父亲总是能用十二分的急躁来指责强化我的错误。经常我都感到十分的委屈和郁闷,因为做错的事情本身并无足轻重,可是总能得到双倍甚至数倍的“重视”。久而久之,我变得像只火公鸡一样敏感,每每父亲一微有指责之意,我便盲目地不顾一切地进行反击,常常恼不择言,十分伤人。
当我结婚后,我发现我开始扮演父亲的指责角色。这点同样地表现在家庭成员掉链子的“关键时刻”,而相对应的,被指责的人也表现出我那样的敏感激烈姿态,矛盾常常激化升级。
这种“传承”和角色移位,我一直没意识到。直到昨天和姐姐全家一起去锦绣中华玩。走着走着,我这个小家庭的成员除了抱着大儿子的我跟上“大部队”,其他人都走散了,遥遥地望见公公抱着小娃在一个回廊做“反复巡查”,婆婆和霖都不见踪影……我正急不可耐的时候,霖打电话过来了,说婆婆走丢了,他们都在找她,我才明白为什么公公老在那里做来回折返……一想到要大多数的人等他们回归队伍,我便气急败坏,口不择言地强烈指责他们,霖也变得像刺猬一样,全然不似平常好脾气的他……火光电石间,我脑海里突然闪现出我和父亲对峙的场景,顿时醒悟。
在和我的小家庭相处过程中,频繁却蓦然地,我会在自己的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很多处理方式,哪怕是错误的,当时让自己很受伤的,都会出现在我身上。我意识到的肯定尚是冰山一角,大量的影子还沉在水底……为什么我会不加甄别地复制这些反应方式?我思索着,逐渐明白——人是一种天生的模仿动物。
模仿和学习是我们应对生活情境的主要方式。对于那些未曾学习过如何应对的场景,我们会不加思考地运用“搬来主义”,我们会把父母,熟悉的人甚至集体的应对行为内化成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模仿。模仿分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对于有意识的模仿,那是我们遵从自我价值观选择的结果;更多的模仿是自我未曾意识而潜移默化的,这其中就有很多拙劣的模仿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深受父亲强化指责的伤害,而同时也将父亲的惯性行为全部继承,成为和父亲一样的“施暴者”。
反之,如果我学习过如何理智应对“掉链子事件”,那么这块空白就会被智识所填充,而不会被错误的无意识模仿所占据。所以学习对自我行为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对象包含三方面:一,是认识自我,二,是认识环境,三,是应对环境的方式。学习认识自我像拥有一道光,将阴森幽暗被惯性幽灵侵占的领地照亮,将愚昧麻木的无意识行为模式驱逐出境,腾出有效的大脑空间;学习应对环境的处理方式,则是用有意识的智识来填充经验空白。认识环境则像一个导航工具,提醒着你该用何种“交通工具”来到达目的地。
学习是一道光,它不仅照见我们的限制,也拓展我们的生命宽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