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美好的,然而是心支配了它。欲望强烈然而行动没有跟上,是心制止了它,欲望不强烈然而行动强烈,是心支配了它。所以欲望是单纯美好的,只不过是心支配了它。是心助长了它。这不就是荀子在正名篇中所要告诉人们的欲望吗?
欲望是一个名称,可也不能胡乱指代实物,不能把个人的欲望与国家的治乱简单的联系在一起。所以个人的欲望与国家的治乱无关,欲望合乎道理,那么增加的欲望又如何会导致混乱呢?欲望不合理,那么即使简单的欲望有如何会使国家安定呢?所以欲望与国家的治乱无关,在于个人的满足与节制呀!
荀子论欲望是从人的自然生物性角度来论述的,使人的欲望摆脱了社会性。这样就容易使人的本性摆脱复杂性,而具有天然的单一性,在哲学上容易形成杠杆,具有哲学辩证法的回归一的哲学性,而思想内容又极其广泛而鸿稠,而强调人自然而天然,对于相对复杂的当今社会而言具有极其警示的作用。
所以荀子论的欲望单纯而驳杂,立体而不复杂,让人有回归淳朴的感觉。
所以纵然人的欲望复杂,但可以节制,虽然深厚,但可以接近于满足。所以纵然人的欲望深厚而复杂,所以没有见过的言论,没有见过的行为,一定要格外小心,这是荀子告诫我们的。所以荀子可以称是方外之人呀,因为他能够看见我们平常不能看见的。
心统性情,心思于学,性才也;心思于义,以性正情;心思于行,“气效乎习”,“气以理生化乎质”。心统性情,性、情、欲、气四范畴连贯成心性文化体。情受于性,下授于欲。淫情必滥欲;惉滞情,必是无欲理;情贞必理欲;情功的余情与情才,理欲成动能。
荀子主“礼义以分之”,“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欲成动能不失理则的义理逻辑。可惜,荀子学被宋明理学搬出儒坛,失学失传。
船山实学,恢复和提升荀子的情功理欲观,“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乘乎气”,“物必不屈于欲”,实践理性的物质文明走势;不逐万物之变,“欲必不穷于物”。秉持礼义明分守本份的可欲之谓善,不逐物欲不趋利,正义利物利民生,天下不可易变的义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