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培养三岁宝宝的独立能力?每次孩子都特别依赖妈妈,上班都是静悄悄被发现就完蛋了,哭个不停。
1. 孩子没有规矩,不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教育箴言。
孩子就像一条奔涌向前的河流,父母要做的,应该是顺应他前进的方向,给他筑起坚固的堤坝;让这条河流不会因为失控而四处肆虐,也让他能够流淌得更远,直到汇入大海。而规矩,就是这个堤坝。
立规矩要趁早,不要觉得孩子年纪小,就可以盲目地宠着、惯着、溺爱着,孩子一旦被惯成任性妄为、自私自利、无目尊长的状态,就想管都可能管不住了。
从小教会孩子了解社会规则,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开始会很难,但孩子成长后,会明白父母的苦心。
2.孩子懒散拖延,不惯
面对孩子的磨蹭,大多数父母采用了“催”这个简单直接的办法。催促也许短时间内有效,却容易让孩子形成对催促的依赖,而且过度的催促,也会催生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孩子是“催”不快的,他们拖拉、磨蹭,大多数的病根其实都是缺乏时间规划能力。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时间的管理与规划。
勤奋和努力是成功的基石,而懒惰和享乐只会让孩子失去进取心和独立能力。父母应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坚持运动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3. 孩子过度依赖,不惯
孩子的过度依赖往往是由于家长过度照顾和保护所致,一味娇惯、包办代替,不但会降低孩子的幸福指数,还让“巨婴”和“妈宝”等不健康人格出现,影响孩子的人生。
孩子终究要长大,独立面对生活的挑战。父母应逐步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决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立足。
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多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生活、成长中的各种挑战。
4.孩子沉迷手机,不惯
我们常说: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而毁掉孩子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放任他们在手机的世界中沉沦。
在与手机“争夺”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用恰当的方法来进行引导。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
除了合理引导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外,我们还能带着孩子一起培养点兴趣爱好,安排丰富的娱乐活动。如学画画、学下棋等等,每天都需要练习,也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或者带孩子爬山、打球,让孩子全身心都得到锻炼了;还有亲子阅读、亲子游戏,这些都是能够帮孩子综合发展有益的活动。
5.孩子盲目攀比,不惯
有攀比心,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但过度攀比会导致孩子变得虚荣和盲目追求物质。
家长需告诉孩子学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不要盲目跟风攀比,还可以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实际情况,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
家长还应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如重视内在品质、努力过程而非单纯的结果、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等。让孩子明白,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多少,而在于个人的品德、能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