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1 22:50:43
自己不是未成年人,但是依然享受被人逼迫读书的崇高待遇。自己喜欢读书,但是不喜欢被逼读书。
逼者委实存了莫大的善意和无上的良愿,期盼我辈之更大更多更高成长。涉及成长,总是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读一些高人指定的读物就是需要作出的牺牲之一。得到高人指点实乃人生可遇而不可求之幸事,无奈自己榆木疙瘩,不肯承情,又不愿藏头匿脚,直抒胸臆,惹致人嫌,心生不快。
被逼读书,心情不佳。虽然可以理解那个远在云端的堂皇理由之所言不虚,然而一本书猛然甩在面前,宛如天书一般,不,就是天书,一本外文书,不认识的字词语法甚多,甚至文字国的国民见之亦心生惧意,心下惴惴。所以自己无论如何不能提起亲近它的任何兴趣,况乎被逼耶?怎生一个“逼”字了得!
凡事一理,世人大多不喜被逼的吧,某类受X狂除外。很多的事情或许本来到可顺利推进,但若“逼”字加身,更多的时候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整个一部《水浒传》讲述的不就这个“逼”字引发的一些列精彩纷呈的故事么?诚然,小说里的逼迫者出发点是自私的穷凶极恶的,道则相异矣。然而无论道之高下,倘与“逼”字沾边,难免落了下乘,犯了“术”的错误。
设若动作发出方不出帷幄,或单刀直入,或针锋相对,或“仗势欺人”,恐怕难免落得或两败俱伤、或离心离德、或背道而驰的下场。故此可以更多心“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或表率在先,或谆谆诱导,或迂回曲折,一言以蔽,道之域内,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此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劝君入瓮”,“诱敌深入”不亦最终手段乎?
但是凡成事者,莫不勇于被逼,甚至自逼。此类事例自古至今绵绵不绝:卧薪尝胆的故事妇孺皆知,毫无疑问勾践绝无品尝苦胆的嗜好,更甭说心甘情愿亲口品尝夫差的大便,说来恐怕鬼也不信。头悬梁锥刺股也是同理,孙敬和苏秦没有记载属于受虐狂和有自残倾向。红军万里长征,源于国民党所逼,前有追兵后有大炮,实乃不得已之战略撤退。文革知青,没有平时自逼苦读的决心,没有背出外文词典的壮举,哪有高考机会降临之际的命运转机?
因为被逼,项羽才有背水一战的成功;因为自逼(把所有外出衣服锁进箱子然后扔掉箱子钥匙),雨果写出了《巴黎圣母院》;因为被逼,傅聪成为了世界一流钢琴家(虎爸傅雷的做法是否得当自当别论);因为被逼,我们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因为被逼(自宫),林平之练成辟邪剑谱得报大仇;中兴被逼,“中国芯”或许迎来春天?
今日吾等被逼读书,但是天书身材体量均远逊外文词典,故此必须去读。熬过被逼阶段,守得云开见月明,令己深入书中,古云“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马多如簇,书中有女颜如玉”,虽系封建的物质的观点,但是其心可鉴,其意可敬,届时我们一定可以自觉不自觉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进入到书的心里,使得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每一次被逼,都是一次机遇,一次契机,一次考验自我,一次锤炼自我,一次革新自我,一次提升自我的机遇和契机。战胜一次被逼,必将可以战胜更多困难,取得更大成长。珍惜每一次被逼的机会,感谢每一位逼迫我们的人们吧。
《喜欢读书》《且说读书》《读书与反思》《我与书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