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陶渊明的《搜神后纪》记载:“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墟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南宋《舆地纪胜》云:“灵墟山在当涂县城东三十五里,世传丁令威得道飞升之所。山椒有坛,址犹存。”明《嘉靖一统志》载:“灵墟山在当涂县东北三十华里,旧称丁令威修真化鹤于此。”
《太平府志》载:“灵墟山,在府城东,世传丁令威学道飞升于此,山椒坛址犹存。山有洞,后有井,大旱不竭。”清康熙《江南通志》也记载道:“丁令威,辽东人,为泾县令,游姑孰,乐灵墟山泉石幽秀,炼丹于此,丹成,翔虚去。”
清代当涂薛镇人唐启大在《灵墟山记》中这样写道:吾镇灵墟山“非有逶迤起伏、绵亘百里之势,又非穹隆万仞、摩天之峻岭峭壁;更无奇异产材,可供当代求直培楼等耳。而名播寰宇者,何哉?世传汉末丁令威,辽人,为泾令,有道术,常跨竹龙来修炼于此;其后,白日冲举,化鹤归辽,而山遂以灵墟名。信乎!名以仙,不在高也。”
当涂史称姑孰,泾县为皖南名县。丁令威,姓丁名威,汉末辽东人,曾任鹤野县县令,人称丁令威。灵墟山,位于当涂县城——姑孰城东三十华里处,往北三十多华里是晋代名道葛洪修真处——葛阳山(有葛阳洞),往东过丹阳城是晋代葛洪、南北朝陶弘景、唐代元丹丘、吴均、周惟长等名道隐居、修真之地——横山(有仙人洞)。灵墟山位于古丹阳县境内,北枕群山、南面丹阳湖,余脉伸向湖心。山间仙洞闲云,出没舒徐、袅娜不绝;灵岫朝烟,变态无常、摇宕晨旭;峰峦淡冶,崖穴秀洁,积聚造物清淑之气。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10大洞天、36小洞天和72福地之说,其中的“十四福地”便是“灵墟”。当涂灵墟山作为第十四福地,直至清代也有记载。如今的“台湾版道教洞天福地”就依存了这样的记载:“十四福地灵墟山,在安徽太平府当涂县东三十里。白云先生栖隐处。”
千百年来,姑孰灵墟山和丁令威化鹤成仙的传说史不乏书,唐李白、宋李新、明谢九鼎、清张怡、钟斗、张柔嘉等,历代文人雅士慕名探访、隐居者络绎不绝,并在灵墟山周边留下了众多古迹。
昔时,灵墟山香火鼎盛、萦山缭绕,山上有修真观、太乙殿、望湖亭等建筑,有“洗鹤池”、“炼墩”等古迹。后人还总结出灵岫朝烟、仙洞闲云、炼溪新涨、凤竹晓月等“灵墟四景”。如今,仙洞仍在,山椒坛址犹存,“洗鹤池”、“炼墩”依稀可辨。山的西南方,仙洞口所对台地,有“洞阳”古地名沿袭至今;山的东南方,沿“炼丹河”而下,留有丁仙桥、炼丹村、八卦圩等遗迹。
李白诗中的神仙有两类,一类是神仙,一类是人仙。其中所涉及的人仙有:黄帝向其问道的广成子、黄帝时的仙人浮丘公、神农雨师、帝喾之师赤松子、尧时三千岁翁洪崖、食枣大如瓜的千岁翁安期生、周灵王太子王子晋、谪仙人东方朔、会悬空的河上公、能隐入壶中的壶公、授书给张良的黄石公、骑羊仙人葛由、化鹤仙人丁令威、降伏白龙的陵阳子明、乘鲤的琴高、驾凤的弄玉、服菖蒲升仙的韩众、凌风而行的卫叔卿、泪洒斑竹的娥皇女英、能化白石为羊的牧羊儿左慈。其中,对李白影响最大的是化鹤仙人丁令威: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