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自称吃货的时代,食物似乎成了朋友圈炫耀的资本,探店,瞎吃的我们也许早已经忘了每一份食物承载的都不止是味道,还有背后的深情。
去年大热的《深夜食堂》,加上认识了一个视日料如命的“孤独美食家”朋友。我也开始关注日料,但也仅限于吃吃寿司和拉面。
日餐的简洁精致跟东北菜的粗犷豪放大炖菜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吃的时候都要犹豫怎么下嘴,不忍心破坏呢。但也多少觉得太矫情,吃不痛快,难道日本人家天天都拘谨地吃饭吗?
带着疑问看了森下典子的《亲爱的食物》,她笔下22种食物带来的感动,蛋包饭,各种鱼,饭团,烧卖多是源自家常菜。都不是米其林星级餐厅的精致美食,也不是啥流行佳肴。而当你吃到的时候,带来的可能是妈妈的味道,奶奶慈爱的目光,同桌的傻笑。
原来食物不是用来晒的,它是会说话的,用气味来回勾起无限的回忆,关于成长关于家人的味道是永远都抹不去的。
典子忙碌工作,开始独立生活时,自制味噌(Misoshiru)拉面,结果煮好的拉面,倒入碗中时锅子掉落,“啊——”的一声,拉面没有吃成,却想起来小时候一家人一起吃拉面的日子。似乎瞬间成长了。“是啊。以后都要自己干下去了。独立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你是不是也有突然顿悟的瞬间呢?
前阵子我逛超市,竟然看到了华丰三鲜伊面。多年不吃泡面的我盯着那包装愣了许久。小时候,电视广告总会打这个牌子,我嘴馋指着电视说想吃,妈说是油炸的不健康,不能吃。艳羡了许久,结果一天中午回家,爷爷给我煮了一锅面,是加了鸡蛋和青菜的,一口气吃了2碗。什么味道记不清了,只记得爷爷憨憨的笑意。见我爱吃,结果晚上,爷爷就扛了一箱三鲜伊面回来,我看到他偷偷藏在阳台上呢。上小学时候,不知吃了多少爷爷煮的面,开心不开心的都要来一碗,暖暖的,饱饱的。等到离开家,上大学,在用各种泡面做夜宵的时候,我却一口都吃不下,只是闻闻就觉得不是那个味儿,推说不吃油炸食品,一直没碰过泡面。
看着超市货架上的三鲜伊面,包装都没有变。而爷爷已经离开好多年了,那种煮了鸡蛋的海鲜面汤是再也吃不到了,仅仅是看了个包装都能让人酸了鼻子。
有时候,一种味道是你不敢去碰触的,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美好的过去。
而有时候,一种食物是专属某个情境的,像高烧时喝的白粥,不只是补充能量,米粒的香甜满满的是母亲的爱意。所以说,唤食物一声亲爱滴,常回家吃吃亲人的手艺,精致与否无所谓,冬天里围坐一起,来一大锅乱炖也一样能感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