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停留在只要能看得懂,才是好书法的层面上,无视更多优秀书法的存在。即,他们自觉的屏蔽掉他们认为看不懂的或者不符合自己审美的作品。更有甚者,只认楷书,并且只认一家楷书。
书法的审美是一个横向(当代书法)与纵向(古代书法)的综合性审美体系。不是一家独大的单项审美思维。
虽然从唐太宗开始,以王羲之书风确立了中国书法的审美标准,但在这种标准的体系下,也是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并不是说非要与王羲之一摸一样,当然也做不到一摸一样。
而能看得懂,说白了,就是写的字都认识,仅此而已。那么,写的字都认识就是好书法,这种逻辑只是识字范畴的逻辑,而不是书法艺术上的逻辑。
书法并非写的都不认识才叫书法,但肯定一点的是,书法也出来的字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是不认识的。比如说草书,篆书,如果不是专攻,那就不认识。那这种不认识,能说是不好么?
除了认识之外,还有一个困扰初学者或爱好者的,就是不少书法家写的书法很另类,不符合审美。比如说徐渭,郑板桥,还有现代的赵冷月,王冬龄等人写的字。看他们的字就是乱糟糟,不符合普通人的审美。特别是王冬龄的书法,跟一团乱麻一般,他的书法几乎在网络上招来一片骂声。
这些书法是普通人看不懂的,关键一点人家也没让普通人看得懂。普通爱好者只要欣赏自己能看懂的就好了,至于看不懂的,那可以不看。可是你非要看,还要以正义之名去讨伐,又讨伐不了,这不是自己找气受么。
所以,书法艺术好坏与是否看得懂,是否认识没有什么关于。只与一个人对书法的理解和认知有关系。
在某一个维度上,就谈某一个维度的事。不在一个维度上是无法交流的,一个在二维思维的人如何去探讨六维的事?因为无法想象,超越自己的认知。
是故,只把眼前自己的事做好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