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是美国的心理治疗师和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是家庭治疗发展史上最重要人物之一,始创家庭治疗,一直以来被视为家庭治疗的先驱,她深信人们有继续成长、改变、获得新生的能力,毕生致力于改善家庭系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沟通方式。
萨提亚有一次在为一个女生治疗,痊愈后几个月她的母亲又把她带去萨提亚那里,萨提亚想女生明明已经痊愈了,为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又犯病了,后来她想到连同女生住一起的家人也一起治疗,这就是有名的“联合家庭治疗。”
萨提亚的理论:
1、冰山理论
根据萨提亚的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萨提亚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萨提亚模式中的个人冰山理论的隐喻:
1、行为----应对模式
2、感受-----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痛,恐惧,悲伤
3、对感受的感受---自我价值
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
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
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
7、我是-------------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
一般来说,我们看见都只是冰山一角,那就是外在行为的呈现。但在下面蕴藏着情绪,感受,期待,渴望等。往往我们在与人沟通时,并没有去体会和察觉沟通下面的冰山。有时甚至连自己对自己冰山下面的东西也没有觉察。
2、沟通应对姿态
根据萨提亚的模式,人有多种沟通姿态: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等。
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之类的话。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讨好型和指责型是最常见的两种姿态。有趣的是,指责型的人通常会找一个讨好型的人做伴侣,相反,讨好型的人也倾向于选择指责型的。
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打岔型的人则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表里一致型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这种模式的人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萨提亚冥想
冥想是萨提亚治疗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阅读这些冥想,就好像进入了美丽的花园,欣赏到内心深处的美景,与自己内在的力量联结,从而获得一种安宁和平和,获得更多的力量。
关于萨提亚的相关书籍
1.《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作者: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1916-1988)
2.《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作者:(美)维吉尼亚·萨提亚 (美)约翰·贝曼 (美)简·格伯 (美)玛利亚·葛莫利
3.《萨提亚治疗实录》作者:(美)维吉尼亚·萨提亚
4.《当我遇见一个人:维吉尼亚·萨提亚演讲集》作者:约翰·贝曼(John Banman)
5.《沉思冥想》作者:约翰·贝曼
6.《心的面貌》作者:(美)维吉尼亚·萨提亚
7.《尊重自己》作者:(美)维吉尼亚·萨提亚
8.《与人联结》作者:(美)维吉尼亚·萨提亚
9.《心灵的淬炼:萨提尔家庭重塑的艺术》玛莉亚·葛莫利(Maria Gomori) (作者), 伊莲娜·艾达斯金(Eleanor Adaskin) (作者)
10.《联合家族治疗》作者:(美)维吉尼亚·萨提亚
11.《与萨提亚学沟通》作者:(美)维吉尼亚·萨提亚
《我和你的目标》
我想要爱你,而不抓住你
感激你,而不评判你;参与你,而不侵犯你
邀请你,而不要求你;离开你,而无歉疚
批评你,而不责备你
并且,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你
如果我也能从你那得到相同的
那么,我们的相会就是真诚的
并且,彼此润泽
----维琴尼亚.萨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