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照】
(六)
杏坑古道
明、清古早,以杏坑村为界,东侧,霞里、大柘、后港等,属二十二都,西向属百奇铺二十三都。
古人,或到百奇铺走亲戚者,或为蝇头小利起早贪黑肩担小贩,或搭白奇渡过破城进鲤城办事者,唯有冒险走凤坑羊肠古道。
古道的最高处有凤坑宫仔一座,它应是古驿道供旅人歇脚的风雨亭。现在,虽然功能不再,已成为封建迷信场所。它的位置,见证了旅人的蹒跚步伐和古道千年的艰难险峻。
笔者五十年前,曾一段时间在阳光小学干木匠活,几乎天天起早摸黑走杏坑古道,其崎岖险峻,视为人生记忆中的畏途。
只要尚健在的老人,都能见证翻越杏坑古道的艰辛。
龟峰晨霭传梵音;
洛江漾波灿晚霞。
千年古道,枯树、荒冢、昏鸦。
黄昏 寂静中,匆匆旅步惊走狐兔。胆虚者更加快步伐。
有幸随共和国进入跨世纪盛世。强大国力支撑起中国人“基建狂魔”的豪迈。
一条百米宽的“南北主干道”把凤坑古道西侧最险峻的鼓架山夷为坦途平地。
杏坑村东西两侧,泉州湾跨海大桥的高速路旱桥,和时速350公里的福厦高铁高架桥,像两道彩虹,成为新世纪国家高速发展的靓丽风景线。
厚德载物,壬寅年,有行善者捐款出力,在高架桥下做文章。借助现代化设备,一条双车並行的“康庄大道”使曾经的杏坑古道“脱胎换骨”,不再“不良于行”。
凤凰涅槃,“凤坑”已名符其实。
耄耋之年,再遊凤坑古道,果然舒坦。车马辚辚下的新大道,不知捐款和建设者是谁。唯大道傍的巨石上,骚人墨客已捷足先登,几字墨宝镌刻,留下赞许,也留下他们千年不朽的名号。
应该记住那些建设者。
洛水
2023.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