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里响起的是校园民谣专辑(1983-1993)中歌手沈庆演唱的“青春”,伴随着海风,我穿越到了我的高中时代。这首歌是从老家堂哥的一盒磁带中听的:青春的花开花落,让我疲倦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现在回想起来,青春是那么的美好,也没有什么疲倦,也没有什么憔悴。也许当时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吧,或许现在的我自动过滤了那些疲倦和憔悴吧,记住美好也是挺美好的。
高中就要去县城上学了,真正的离开家庭了。每个月回家一次,骑个家里的破单车走在两边长满了杨树的林荫乡村小道;穿过一段火车铁轨,偶尔停下来望着铁轨延伸至远方;背着父母的期望,走进了我的高中校园。小学初中优秀的我,到了高中成绩只能排到中等水平了。到现在也没搞明白,为什么小学升初中能考双百分的我到了高中却只能到中等水平。所以导致我现在不敢要求上小学的孩子太严厉,怕他们过早的努力丧失了小孩子该有的聪慧灵性,童年、少年不应全是学业,也应该有个阳光灿烂的童年。
高三的时候(大约2001年),学校安排我们去省城参观博物馆,科技馆。那是一个18岁青年第一次看到电脑,第一次看到机器人弹钢琴,第一次看到了未来可能会有可视电话等。当然这些对于现在的孩子在其儿童时代都已经接触到了,但那个年代对于年少的我还是非常震撼的。所以开放对于一个人和国家都是重要的。开放才能让自己有机会见识外面的世界,开拓自己的眼界。
大约也是高三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场电影:“花季雨季”。电影中好像有个场面是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却只能负担一个孩子上学,于是家中父亲就用旋转勺子的柄端最后的指向决定了孩子的命运。相比于这个家庭,我还算是幸运的,我父母还是竭尽全力让我和妹妹读书,因为读书能够考上大学,去大都市,不用家里面朝黄土背朝田的种田了。我在家也背过药桶给棉花打过农药,也用镰刀收割过麦子,对于父母的教诲,我也是认可的:也许对于农村的孩子,读书是唯一的出路。现在看来好像也不是唯一的出路,因为现在国家又开始鼓励新农村建设。我的发小在老家村里开着一个小卖部及兼职收发快递,每年收入也不比我差。花季雨季电影中角色好像有考取中山大学的,也有考取深圳大学的。这些遥远的城市我也只能在地图上或者做各地模拟考卷中才能看到。也许正是这部电影给我埋下南飘的种子。此刻,我正坐在深圳一个海湾旁边吹着海风写这篇文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