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后先啰嗦几句
离开简书已经有两个月了,期间简书还经历了融资和改版,我再回来时,发现一些不错的写作者们都停止了更新,是不是转奔其他平台去了,也不得而知……
说回自己吧,我自己是去年12月份开始在简书写东西的,起先是看到读书群的一个小伙伴在简书坚持日更的样子让人很是佩服,心中就萌生了“我也试试” “我是不是也能写”的诸多想法,陆陆续续到今年3月底,也就憋出了几篇……
虽然,到现在在简书的成绩单十分丢人,粉丝90个,喜欢数300个,也就两篇上过真正意义上的首页……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写的东西有人喜欢,有人认可,有人关注的感觉真的很好,收到了类似“一字一句认真看完了,感触很深” “分析得很到位” “帮助很大”之类的话语,陆续也有人拉我进各种各样的写作群……
但是,进了写作群后才发现了自己和别的作者大大的巨大差距,不仅是在自身的积累方面,还有时间管理方面,别人可以坚持日更2000字以上的文章,而我最多只能一周憋一篇。还有就是,很多写作者不仅经营简书,还有自己的公众号,而且也在其他平台坚持写作,有的已经拿到了可观的收益……
所以,我开始焦虑了,一种本领恐慌的焦虑!
然后,我想起了去年的自己,准确来说,是去年上半年的自己,同样的焦虑,同样的本领恐慌……
因此,这篇文章应运而生,接下来,我会根据时间线的先后顺序,来简单描述一下我这一年不断改变自己,不断对自己更新迭代,不断战胜焦虑的精进人生!
正文
第一阶段:职业焦虑、本领恐慌期 (时间:2016.05-2016.06)
到去年中旬的时候,我已经在企业工作满四年了,四年间,我从技术员到车间主任助理,到车间主任,再到分厂厂长,一路走得还算平稳,很快就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中层干部!(此处先扬待会儿后抑)
可能在外人看来,我应对得还算沉稳,殊不知,我压力山大,一种巨大的职业焦虑和本领恐慌感笼罩在我的头顶,甚至压得我一度濒临崩溃。
有人会说了,有什么好焦虑的,做好当前的事就行了呗,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对这样的评论我一般不置可否,因为我和ta观察的维度不一样,我是站在我整个职业生涯甚至是整个人生的维度来看这个问题的,维度尺度的不同,当然带来看法的迥异。
四年间,我疲于应付日常琐事,几乎磨灭光了我的心气,闲暇时光只想着如何放松休息,别人说的“利用好下班后的几个小时你的未来大不相同”,我嗤之以鼻,老婆劝诫我有空多读点书,我总是应付地回一句说静不下心来,那个在大学期间经常旷课都要泡在图书馆的我已经不知道哪里去了?!
一时,我几近崩溃,面对压力和困难时,我惶惶不安,手足无措,这时的我才真正意识到,职业焦虑和本领恐慌的真正成因就是我的积累不够,学习不足,我的输入已经不足以供给我的输出了!
机缘巧合之下,我调整到了销售岗位,一个对我来讲完全陌生且新鲜的岗位,初期,我几乎感觉自己是到了一个新的公司,因为为了适应这个全新的岗位,我几乎要调动我所有的资源来进行学习,因为不学习,我的积累是零,我将会跟不上队伍!
第二阶段:初识社群,开启精进之路(时间:2016.07-2016.11)
在这之前我的学习状态是所谓的碎片学习,简单来讲就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一些文章的阅读,很不系统,也效率不高,在这个过程中,我关注了行动派的公众号,这开启了我接下来一年的精进之路。
首先,每天早上“喝到”行动派端上的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总让我倍受鼓舞,心向往之这些高度自律的人的生活,这是时候,我开始大量关注优秀的公众号,以求心灵的慰藉。
然后,在一次行动派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拿起了丢下去四年已久的书本(没错!是四年来首次正经读书,万恶的应试教育让我在毕业后就对书籍敬而远之),还结识了一群一起读书学习的小伙伴,我第一次找到了组织,读书群的小伙伴都是非常优秀非常好学的人,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开始坚持读书,持续学习!
李笑来老师在一次直播中说过 “社群文化带来的好处就是,它让你觉得,你不是懒惰,你只是孤独”
初始社群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不是我从优秀的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而是我在他们这个群体中,所以我也变了。
在这个时期,我读了7本书,写了4篇书评,看了50部电影,开始关注罗辑思维,关注得到……然后,我又调整了岗位。
第三阶段:持续输入,尝试输出(时间:2016.12-2017.03)
由于再次调整了岗位,到了一个特别需要补充自己知识储备的岗位,不管是对专业知识还是其他各学科的知识我都求知若渴,因此,持续的,多方位的输入变成了刚需。我也开始利用空闲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我加入了国内知名的HR专业网站,开始了系统的人力资源方面的学习。
同时,我也开始尝试着进行输出,从小好为人师的毛病和乐于分享的习惯就让我对写作这个技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但是,越写越觉得不对劲,开始写作的本意是倒逼输入,到后来却过分的追求阅读量和好评而变得有点标题党,为了迎合读者去写,而且写完心得体会和自己的经历后,再找素材写作就变得异常困难,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就像是之前工作上遇到的本领恐慌吗,发现到这个问题后,我马上终止了继续写作,而调整重心,把重点都放在了学习如何输入上。
我取关了一些公众号和简书关注,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我收藏了一些主题书单,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计划。
人生到了一定时期,重要的不是做加法,而是学会做减法,不合适的,不要强加,这是我的观点。
在这个时期,我写了13篇文章,读了6本书,写了2篇书评,看了40部电影,累计听罗辑思维音频超过100期并做音频笔记,并成为了得到的用户(开始为知识付费)……
第四阶段:进行时间管理,高效生活(时间:2017.04-至今)
在不断精进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时间管理方面的混乱,导致了现在持续高效地进行学习变得比较困难,尤其是在需要平衡家庭、工作和生活多个方面时,变得对时间捉襟见肘。我也尝试过番茄土豆工作法、GTD等时间管理方法,但都收效甚微。
幸好,我遇到了《把时间当作朋友》,我认识到,我们并不能很好的管理时间,我们能够管理的,只有我们自己。如何管理自己呢?,这边简单分享一下:
1、估算时间(熟悉的任务时间可知,意外的任务时间不可知);2、及时行动(不管是基于内部还是外部的恐惧,时间都是无情地飞快流逝);3、直面困难(无效的勤奋的就是懒惰,要学会做最困难最重要的事);4、关注步骤(反复拆解任务);5、并行串行(学会变成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6、感知时间(进行时间分析);7、记录开销(学会记录时间的过程);8、制定预算(制定时间预算);9、计划(要制定可以实现的目标计划,最长不超过一年)10、列表(列表有任务列表、待处理列表和核对列表等);11、流程(为常见任务定流程);12、预演(对重要任务进行预演);13、验收(设计验收机制)。
我个人是用ihour软件来记录时间开销的,通过创建任务列表,明确每天必须进行的各项任务,同时,对每项任务的计划量和计划投入时间进行初步设定,每天会不固定流程的进行任务的执行,部分任务可以同时并行,在一天快结束时进行验收总结,最终形成时间的电子台账。
可能有些人看上面两段会有点绕,我直接讲这么做的好处吧:
在这个时期,我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完成了每天至少1个小时的数字阅读,完成了每天至少1个小时的音频学习,完成了每天至少1个小时的书籍阅读,在保证睡眠和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有效的提高了健身的频次,降低了对于电子设备的依赖度。现在的我,对于时间非常敏感,基本上是以半个小时为一个段落来开展工作和学习的,没有哪个时间段的时间是被荒废的,至少是被偷偷流逝掉的,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和时间做朋友。
好了,这就是我的一些流水账式的感受,旨在记录自己的变化,如果你从中发现了一些和你有共鸣的地方,欢迎评论交流。
再多说几句
在这个阶段,我还开始在朋友圈PO出了我的时间管理及学习记录电子手账以及刚刚开始做的名词解释专题分享,这个当前还不是很成熟,待过一段时间,我会再专题写一篇针对这两样的文章。
另外,过几天,我还会写一篇2017年上半年的半年小结,详细复盘一下上半年的情况,尤其是对照年初制定的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梳理,届时来重点讲讲如何完成既定计划,以及为什么人要过有计划的人生。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