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儿子去早教中心上艺术课,初心是我小时候没机会接触到的要让儿子体验一下。可是想来容易,实际上起课来我却容易喧宾夺主。
今天这节艺术课是用白色袜子、棉花、橡皮筋、纽扣等做“毛毛虫”,然后用颜料涂上颜色。可是22个月的儿子对于这些手工貌似不太感兴趣,只是在我的引导下往袜子里装了几下棉花。然后他就玩自己的,而我出于一种把事情做好的习惯,把这当成我自己的事情做起来,完全忽略了儿子才应该是主要制作人。到了刷颜料环节,儿子拿着刷子飞舞来飞舞去,我生怕儿子把颜料涂得乱七八糟,把衣服弄脏,就拿着他的手来刷。等到一系列环节都完成,看到一只漂亮的“毛毛虫”在眼前时我才意识到:我因为自己的小小顾虑和完美主义硬生生剥夺了儿子体验手工和涂抹色彩的权利。
衣服虽然没有弄很脏,然而回到家还是要洗。可是儿子却没体验到亲自动手的快乐。可能他自己做的话,会把“毛毛虫”做得很不成样子,或者把衣服弄得很脏,但是他体验过完成一件事情的快乐会带给他更多成长。成长是什么?我觉得简单说就是一系列体验的集合。只有亲自体验过,才会有所收获,有所启发,认知才会在体验中升级,才会形成孩子自己的智识。是的,我没打错字儿,是智慧和见识,我把它叫做智识。
到了晚上,带儿子去公园散步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跟我情形类似的家长。男孩大约五六岁了,想要去爬“绳塔”,这是公园里专为孩子配备的一项游乐设施,用绳子结成网,一层层通到“塔顶”。按常理讲,这么大的孩子可以玩了。男孩想要过去,而他的爸爸却厉声喝到:“不准去,那边有老虎。你要是不听我的话,就再不带你出来玩了”。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心里暗笑,这么大的孩子了,家长还用这种恐吓威逼的方式限制孩子的活动,而且这种恐吓的方式还智商这么低。
孩子想要去体验,家长出于过虑也好,担心也罢,阻止孩子体验都不是保护孩子的最好方式。最好的方式是家长放手让孩子去体验,而家长要么做个协助者要么从旁给予一定保护,确保孩子尽情体验的时候不会陷入危险。而不是孩子连做都没有做,就被告知,他不能做。而至于为什么不能,可能完全看家长心情。所以,如此看来,带孩子并没有多累,而是家长自己心累,因为总想着阻止孩子去做一些家长不想让孩子做的事情。体验却会让一个生命更加丰盈。
这里需要补充一下,鼓励孩子积极体验,不等于放纵孩子胡作非为,危及社会及他人的事情需要家长及时作出判断并加以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