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好不好玩?
答案是肯定的。有数据统计,全国约64.2%的小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初中生则为71.3%,高中生高达86.9%。如今,网络上有关青少年因沉迷于网络,造成的学习成绩下滑、网络成瘾等案例层不出穷。网瘾问题已成为有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怎么防止孩子过度沉迷手机,已经成为了信息化时代家长们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染上网瘾的根源
通过专业人士调查研究发现,孩子染上网瘾,往往存在这两类的家长。一种是简单粗暴型。当发现孩子玩手机时,父母采用直接粗暴的解决方法,没收手机,然后把孩子大骂一顿。
一种是过分宠溺型。孩子想要手机玩游戏,就把手机给他。发现孩子长时间玩手机,也不阻止,抱着纵容的态度,从而成为孩子染上网瘾的根本源头。
前者手段强硬,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有可能导致孩子更加叛逆、偏激,为上网不择手段。后者过分纵容导致孩子玩手机无度,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无论哪一种,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孩子染上网瘾。
虽然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出台了“最严防沉迷”政策,不少软件厂商推出了青少年模式、防沉迷系统等。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未成年人会借用长辈的身份信息进入游戏,或转移到不需要人脸识别的游戏平台,规避“防沉迷”的限制。而且如果游戏打不了还会去看小说、刷抖音,也会持续好几个小时。
因此,家长不能过度依赖防沉迷系统。那么,发现孩子偷玩手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防止孩子过度沉迷手机?懂家先生有以下几点建议:
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孩子自然就会跟着学。所以,父母在家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利用下班后跟孩子相处的短短几个小时,带着孩子读书玩游戏,给孩子做好表率。
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
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家长找时间与孩子正式沟通,先了解孩子熬夜玩手机的原因,并与孩子约法三章,规定好在哪个时间段玩手机、哪个时间学习,然后严格执行。
玩就让孩子光明正大玩
告诉孩子,我很能理解你想玩手机的这种心情,我也不反对你玩手机,但是在我们约定时间以外,你不可以偷偷背着我玩手机。如果家长总是斥责孩子玩手机,久而久之,孩子的愧疚感就会消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孩子觉得生活除了学习就是在家待着,除了玩游戏,似乎找不到更好玩的事情。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加各种户外活动,转移注意力,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除了手机游戏以外,更有趣,更好玩的东西。
孩子玩手机危害多多,但是这种行为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养成的。懂家先生希望父母能够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用高质量的陪伴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