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温情力作,《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看了原著后又看了电影,有点像法国影片的节奏,宁静的地方,优美的风景,故事娓娓道来,像没有大的波澜起伏,却远比商业大片深入心灵。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59岁,也像大多数老年人一样,稍稍地古板、固执,他永远地开着一辆萨博。“欧维自食其力,上班。一辈子从来没有一天病假。一个萝卜一个坑。承担一份责任。现在已经没人这么做了,承担责任。现在没人想工作,全国挤满了整天只想吃午饭的人。”
欧维看不惯现在社会的浮躁,没有几十年前那一代人的踏实,现在的人在他眼里是操蛋的“一代”,穿过分紧身的裤子,喝着各种花样的咖啡,让狗到处随地的大小便,把车横七竖八地停在社区里,留着小胡子的人整天换工作、换女人、换车子。就是没人愿意承担责任。如今一切都必须时髦,必须数字化,唯独对承担社会责任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尊重。
除了他自己,欧维还是那个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人,崇尚节俭,不浪费粮食,做人诚实,不妄议他人也不刻意讨好,他,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坚持自己的原则,是那种非黑即白的人。
六个月前他的妻子因为癌症病逝,不久又被待了几十年的公司劝退。失去了妻子,他失去了生命中的全部色彩,没有了工作,他觉得他变成了“作为社会的负担四处游荡的多余的人。”
当生活失去意义,既然生无可恋,只好准备赴死。
欧维选择了死亡,与另一个世界的妻子相遇。
所有的阴霾只需要一缕阳光就能被驱赶。
在欧维走向死亡的路上,不断地遭到的“打扰”,新来的邻居总是那么不让人省心,帕尔瓦娜和丈夫帕特里克男把车径直开进了他的花坛。欧维没好气的看着他们,男的好像什么都不会,倒车都需要欧维帮忙,女的是一个怀孕的外国女人,连驾照都没有。他们的两个小女儿看起来叽叽喳喳,吵吵闹闹。
然而,生活如此奇妙,有时遇见了一个人,就是开启了另一段人生。
他拿绳子上吊,外国女人敲门给他递上一个饭盒,说是谢谢欧维帮她丈夫倒车。然后说借一下梯子。
欧维找出梯子,把他们打发走后,又打算让自己死在车库里,外国女人又来了,他那个不中用的丈夫从梯子上摔下来需要去医院。
等好不容易摆脱了这些琐碎的烦事,欧维打算把自杀地点设为火车站,结果原本去自杀的他却救了别人。
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人生还有美丽的风景,故事怎么能结束。
阴霾的天空照出一道光芒。怀孕的帕尔瓦娜请求欧维帮她练车,然后每天送给欧维一个饭盒作为回报。天空的光芒在这人情的一来一往中渐渐扩大,欧维收留了一只流浪猫,又收留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日子一天天的改变。
他的朋友鲁尼,是和欧维一样的人,努力工作,自食其力,他们都是还留在靠行动而不是靠嘴说的年代,因为身患重病要被政府带走,对这个他曾经的战友,他有义务要做些什么,欧维那颗看似冷酷的心又被热血燃烧。于是社区的人们开始行动,大家站着一起,对抗政府,像一个战壕的团队,他们成功了。
当帕尔瓦娜的孩子们叫欧维外公,欧维在那一刻呆呆的站着,他的乌云全都退去,阳光那么耀眼,原来他还是被需要的,这个世界如此美丽。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陌生人的微笑,记得有一则报道称一名男子在自杀前坐地铁,他在临死之前说如果谁能在地铁里跟他所一句话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他就不会选择自杀,结果从车头走到车厢,一张张冷漠的面容更让他坚定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被需要。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驱走阴霾的往往就是从一束不起眼的光开始。
欧维一直认为,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所以他从来都是有用的人。他做了一切社会需要他做的事。工作,从不生病,结婚,贷款,缴税,自食其力,开正经的车。可社会是怎么报答他的?它冲进办公室让他卷铺盖回家,这就是报答?欧维想不通,他不在被需要了,他成为了社会的累赘,在这种思维下,去死何尝不是一种选择。
可当他开始策划死亡之路,他不断的遇到点点阳光,邻居的出现让他觉得哦原来生活还有点意思,他帮人练车,收留无家可归的人,帮着老朋友对抗政府。于是一点点得到大家的尊重。他不在是那个看似冷漠的欧维,虽然还是会嘴上说着“这帮笨蛋”,但是邻居们早就认定了这个可爱的老头,孩子们管他叫外公。
他心里的阴霾裂开了一道缝,阳光就一点点的洒入,渐渐融化了一颗冻伤的心,并滋生出一种暖意,被人需要的温暖。
也许时代是变了,人们都在忙,忙得停不下来,忙得累了,挤不出一个微笑,但大家还是渴望爱与被爱,渴望被需要,因为被需要是一种存在。
作者弗雷德里克·巴克曼透过一个老人的视角讲述一种被需要的意义,人情的往来就在这种需要之间,家人、朋友、陌生人,你需要我,我也需要你,暖意在这种互帮互助中滋生,生活就被洒下阳光。
生活有阴霾的时候,但是只要有一点阳光洒下,就不怕乌云挥散不去,人生多一点温情,就多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