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说从小到大感觉自己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当别人在看《流星花园》港台偶像剧时,自己还在看《还珠格格》,当别人坐在高大尚的咖啡厅谈笑风生时,自己还在街边撸串,当别人结婚生子时,突然发现自己还单身。
这个种感慨,我想很多人都会有,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直到前几天才知道“简书”这个平台,而里面的很多人已经成为了签约作者,甚至通过这个平台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书,还有人通过坚持写作实现了人生自由、财务自由。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个叫“陶勇祥”90后有声主播,通过在喜马拉雅FM讲恐怖故事,月收入上百万,而我还在用互联网看着电影、电视!
你没看错,我就是这样一个后知后觉的人。
02
根据百度上的解释,“后知后觉”是指对事情的敏感度,别人已经了解和知道某种事物,而你并没有发现,之后才有所察觉。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后知后觉?想来想去,得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人生没有规划。父母一直告诫我们:在什么样的年纪就该做什么样的事。这大概是人生最基本的规划,但这还远远不够。如果没有人生规划,就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什么时候干。别人已经通过省吃俭用买了房,而你还不确定要不要买,在哪里买;别人在读研究生,而你还在犹豫要不要读,久而久之事事都慢别人半拍。
二是眼界不够宽。还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上那篇《坐井观天》的故事,青蛙在井里看到的就以为是世界。一个人如果只关注自己所生活工作的环境,那他/她的眼界就是生活工作所在的范围。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当你还在绞尽脑汁写材料的时候,“媒体大脑”以15秒钟生产出第一条两会视频新闻,当你还纳闷路边小货车扎堆等活干的时候,“货拉拉”等APP早已经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了这个难题,当你还在为共享单车的便利拍手叫好时,同龄人程维维已经通过共享单车创业实现了财富自由。在信息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明天、今天和明天都不一样,一但止步不前,就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三是缺乏深度思考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夫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告诫我们要多学多思。现实中的我们却慢慢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这种现象多如牛毛,转发毫无根据的谣言,习惯从网上复制、粘贴材料,对发生的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等等。游戏、麻将、酒吧可以让我们发泄情绪,偶像剧、综艺、美食带给我们满足感,发泄情绪和满足感会让我们处于舒适区。久而久之,我们开始依赖父母帮我们选择,依赖媒体和大V给我们态度。
03
既然找出了后知后觉的原因,那该如何改进呢?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向大家分享几点建议:
1. 给自己设一个明确的目标。王健林“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挣它一个亿”被广大网友调侃。调侃归调侃,深想细想,还是应该给自己设一个明确的目标。关键一点是把目标细化,最好细化到每个月、每一天。比如每天跑2公里,写作2000字,看多少页书,联系多少人等等。只有把目标落实到每一天、每个小时中,才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2. 通过互联网多了解世界。我记得一个领导曾经对我说过,当时他们写材料根本没有资料可参考,现在时代不一样了,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易如反掌,各种类型的资料都可以从网上找到,而且成本低廉甚至免费。只有拥抱互联网,才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要利用互联网增加知识储备量,了解世界、认识世界。
3. 结识更多优秀的人。优秀的人身上有着不一样的闪光点,从他们的身上可以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平时多看看他们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如果自己没有思路和计划,不防学学他们,大胆尝试、大胆探索,说不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优秀的人不止在工作生活周边,还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结识更多优秀的人。
4. 锻炼深度思考能力。坚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态度,凡事多问个“为什么”,从多个维度和层次去想问题,找出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影响,保持“批判思维”,不迷信意见领袖,不盲目追随微博大V,对事物始终保持自己的主见,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人生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04
如果你不想再后知后觉,那就从今天开始改变吧!每一个你讨厌的现在,都有一个不够努力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