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经营的底层逻辑,就藏在这 3 个字里(米村 / 海底捞都在用)

2024年最魔幻的现象:

一边是300万家餐厅倒闭

一边是米村拌饭5年狂开1600家

上周和10位老板深聊后发现:

活得好的品牌,都在偷偷做同一件事——

把‘人货场’重新拆解了一遍。


作为零售、餐饮行业通用的分析模型,“人货场” 本质是一套 “以顾客为中心” 的拆解工具。

今天就把这些‘反常识却能赚钱’的干法,原原本本拆给你

:  谁是目标客群?谁来提供服务?

(解决 “为谁做” 和 “谁来做”)

:  卖什么产品?如何定价?

(解决 “卖什么” 和 “怎么卖”)

:  通过什么场景触达顾客?如何营造体验?

(解决 “在哪卖” 和 “怎么卖”)


  01

人:是一切的起点

1. “为谁做”:抓准 20% 核心客群,比讨好所有人更有效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顾客需求早就分层了?

写字楼上班族:15 分钟出餐 + 20 元吃饱,要的是 “快稳省”;

社区家庭客:免费儿童餐 + 宽敞座位,要的是 “全家舒心”;

年轻打卡党:高颜值摆盘 + 社交话题,要的是 “发圈有面”。


聪明的老板都在做减法:

 先问自己:你的门店最想服务哪类人?(比如米村就死磕 “追求性价比的上班族”)

  再深挖:他们的刚性需求是啥?(把一个客群的需求做到 90 分,胜过服务 10 类人各 60 分)

米村拌饭靠一碗石锅拌饭征服上班族,11 年开出 1850 家店,

秘诀就在这:深度剖析:米村拌饭快速扩张,火爆门店背后的逻辑(蓝色超链接,点击跳转)


2. “谁来做”:让员工从 “执行者” 变成 “价值传递者”

你算过吗?店里人力成本基本占 20%-30%,但为啥有的店服务员总喊累、效率低,甚至干俩月就离职?

 头部品牌早就想明白了:管人不如 “经营人” —— 比如米村让服务员多翻台多拿钱,海底捞店长带徒弟能分红,员工自己就有干劲,比你天天盯着管用多了。


给你几种参考方式:

弹性薪酬 + 赛马制:米村拌饭 “基本工资 + 计件工资 + 分红”,服务员多翻台多拿钱;

合伙人模式:海底捞店长培养徒弟开店,师傅拿分红,实现 “门店裂变自驱动”;

师徒制 + 岗位认证:小放牛 “金牌服务员” 认证体系,确保服务标准化。

米村 4 年开 1600 家店,靠的就是这套 “让员工主动跑起来” 的组合拳 

人对了,店就活了


  02

货: 产品不是 “你想卖什么”,是 “顾客需要什么”

1. 产品结构:从 “自我导向” 到 “用户导向”

米村拌饭四次升级

1.0 版(爆款破局):聚焦 “石锅拌饭” 单爆款,差异化打开认知;

2.0 版(扩宽客群):增加 “安格斯肥牛饭”,覆盖学生党→白领;

3.0 版(高感知性价比):泡菜 / 海菜汤免费吃,3 元无限续米,强化 “占便宜” 感知;

4.0 版(场景适配):强化 “石板菜” 品类记忆,出餐效率提升 30%。

避坑提醒:好产品不是 “多而全”,而是 “少而精 + 解决具体需求”—— 你的菜单里有多少道菜是 

“顾客真的需要”?

2. 价格策略:极致性价比≠低价,是 “让顾客觉得值”

你看萨莉亚 15 元意面 ,毛利60% ,靠中央厨房控成本 + 极简装修,把 “性价比” 落到实处;

米村自建农场,牛肉成本低 20%:做到 “20 元吃饱、30 元吃好”,80% 回头客冲 “口味稳 + 划算” 来。

核心逻辑:广告只能带来首单,产品才能留住人 —— 你的产品能让顾客 “主动复购” 吗?


   03

场: 从 “卖物理空间” 到 “卖场景体验”

1. 快餐:用 “刚需场景” 锁住高频消费

你观察麦当劳就明白了:  

社区店主打早餐 + 晚餐,抓家庭客高频次;  

写字楼店优化动线,90 秒取餐、15 分钟吃完,踩中上班族 “快节奏”

商圈店设亲子区,周末家庭客占 40%—— 不同场景抓不同需求。


2. 正餐:用 “社交属性” 提升溢价

高端餐饮(新荣记):靠私密包间 + 管家式服务,满足商务宴请 “面子需求”;

网红餐厅(太二):搞“单身狗座位”+ 打卡点,吸引年轻人自发传播;

异国料理:日料居酒屋靠暖光氛围 + 吧台互动,卖的就是 “下班后放松的情绪价值”。

关键前提:场景溢价的前提是 “产品达标”,否则装修越华丽,差评越致命。


你的店属于哪种场景?

A.快餐刚需型 

B.社交打卡型

C.高端仪式型


为什么说人、货、场是"底层逻辑"?

它解释了生意的本质

人(需求端):顾客是谁?他们要什么?(决定你卖什么)

货(供给端):你提供什么产品/服务?(决定你怎么赚钱)

场(连接方式):顾客在哪消费?如何触达?(决定你的效率)


所有餐饮问题,最终都能归结到这三点

它适用于任何时代

过去(货>场>人):产品稀缺,开个店就赚钱

现在(人>货>场):顾客选择爆炸,必须精准匹配需求

未来:无论技术怎么变,都绕不开"谁买-卖什么-怎么卖"


餐饮老板的终极思考题:

你的"人"

顾客为什么选你而不是竞品?

他们愿意为你支付溢价吗?

你的"货"

产品能否让顾客主动发朋友圈?

供应链成本是否碾压同行?

你的"场"

线下体验是否值得专程打卡?

线上能否用抖音/私域持续获客?

"人货场"不是理论,而是生存框架

这才是米村/海底捞们逆势增长的核心

你的门店在 “人货场” 里哪块最弱?评论区聊聊,说不定能给你点实战建议。


我是申哥,IP 名《申哥讲餐饮创业》,全网同名。

20年餐饮经营创业经验,餐饮操盘手

专治:开业3月不盈利 | 扩张就亏损 | 连锁难复制

战绩:0经验小白→区域头部(平均14个月)|亏损店→盈利店(最快27天)

提供价值:

经营诊断:门店经营诊断、单店盈利模型搭建

顾问咨询:连锁规模化扩张体系搭建

年度私塾:从0-1,带你开一家持续盈利的门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