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魔幻的现象:
一边是300万家餐厅倒闭,
一边是米村拌饭5年狂开1600家。
上周和10位老板深聊后发现:
活得好的品牌,都在偷偷做同一件事——
把‘人货场’重新拆解了一遍。
作为零售、餐饮行业通用的分析模型,“人货场” 本质是一套 “以顾客为中心” 的拆解工具。
今天就把这些‘反常识却能赚钱’的干法,原原本本拆给你
人: 谁是目标客群?谁来提供服务?
(解决 “为谁做” 和 “谁来做”)
货: 卖什么产品?如何定价?
(解决 “卖什么” 和 “怎么卖”)
场: 通过什么场景触达顾客?如何营造体验?
(解决 “在哪卖” 和 “怎么卖”)
01
人:是一切的起点
1. “为谁做”:抓准 20% 核心客群,比讨好所有人更有效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顾客需求早就分层了?
写字楼上班族:15 分钟出餐 + 20 元吃饱,要的是 “快稳省”;
社区家庭客:免费儿童餐 + 宽敞座位,要的是 “全家舒心”;
年轻打卡党:高颜值摆盘 + 社交话题,要的是 “发圈有面”。
聪明的老板都在做减法:
先问自己:你的门店最想服务哪类人?(比如米村就死磕 “追求性价比的上班族”)
再深挖:他们的刚性需求是啥?(把一个客群的需求做到 90 分,胜过服务 10 类人各 60 分)
米村拌饭靠一碗石锅拌饭征服上班族,11 年开出 1850 家店,
秘诀就在这:深度剖析:米村拌饭快速扩张,火爆门店背后的逻辑(蓝色超链接,点击跳转)
2. “谁来做”:让员工从 “执行者” 变成 “价值传递者”
你算过吗?店里人力成本基本占 20%-30%,但为啥有的店服务员总喊累、效率低,甚至干俩月就离职?
头部品牌早就想明白了:管人不如 “经营人” —— 比如米村让服务员多翻台多拿钱,海底捞店长带徒弟能分红,员工自己就有干劲,比你天天盯着管用多了。
给你几种参考方式:
弹性薪酬 + 赛马制:米村拌饭 “基本工资 + 计件工资 + 分红”,服务员多翻台多拿钱;
合伙人模式:海底捞店长培养徒弟开店,师傅拿分红,实现 “门店裂变自驱动”;
师徒制 + 岗位认证:小放牛 “金牌服务员” 认证体系,确保服务标准化。
米村 4 年开 1600 家店,靠的就是这套 “让员工主动跑起来” 的组合拳
人对了,店就活了
02
货: 产品不是 “你想卖什么”,是 “顾客需要什么”
1. 产品结构:从 “自我导向” 到 “用户导向”
米村拌饭四次升级:
1.0 版(爆款破局):聚焦 “石锅拌饭” 单爆款,差异化打开认知;
2.0 版(扩宽客群):增加 “安格斯肥牛饭”,覆盖学生党→白领;
3.0 版(高感知性价比):泡菜 / 海菜汤免费吃,3 元无限续米,强化 “占便宜” 感知;
4.0 版(场景适配):强化 “石板菜” 品类记忆,出餐效率提升 30%。
避坑提醒:好产品不是 “多而全”,而是 “少而精 + 解决具体需求”—— 你的菜单里有多少道菜是
“顾客真的需要”?
2. 价格策略:极致性价比≠低价,是 “让顾客觉得值”
你看萨莉亚 15 元意面 ,毛利60% ,靠中央厨房控成本 + 极简装修,把 “性价比” 落到实处;
米村自建农场,牛肉成本低 20%:做到 “20 元吃饱、30 元吃好”,80% 回头客冲 “口味稳 + 划算” 来。
核心逻辑:广告只能带来首单,产品才能留住人 —— 你的产品能让顾客 “主动复购” 吗?
03
场: 从 “卖物理空间” 到 “卖场景体验”
1. 快餐:用 “刚需场景” 锁住高频消费
你观察麦当劳就明白了:
社区店主打早餐 + 晚餐,抓家庭客高频次;
写字楼店优化动线,90 秒取餐、15 分钟吃完,踩中上班族 “快节奏”
商圈店设亲子区,周末家庭客占 40%—— 不同场景抓不同需求。
2. 正餐:用 “社交属性” 提升溢价
高端餐饮(新荣记):靠私密包间 + 管家式服务,满足商务宴请 “面子需求”;
网红餐厅(太二):搞“单身狗座位”+ 打卡点,吸引年轻人自发传播;
异国料理:日料居酒屋靠暖光氛围 + 吧台互动,卖的就是 “下班后放松的情绪价值”。
关键前提:场景溢价的前提是 “产品达标”,否则装修越华丽,差评越致命。
你的店属于哪种场景?
A.快餐刚需型
B.社交打卡型
C.高端仪式型
为什么说人、货、场是"底层逻辑"?
它解释了生意的本质
人(需求端):顾客是谁?他们要什么?(决定你卖什么)
货(供给端):你提供什么产品/服务?(决定你怎么赚钱)
场(连接方式):顾客在哪消费?如何触达?(决定你的效率)
所有餐饮问题,最终都能归结到这三点
它适用于任何时代
过去(货>场>人):产品稀缺,开个店就赚钱
现在(人>货>场):顾客选择爆炸,必须精准匹配需求
未来:无论技术怎么变,都绕不开"谁买-卖什么-怎么卖"
餐饮老板的终极思考题:
你的"人":
顾客为什么选你而不是竞品?
他们愿意为你支付溢价吗?
你的"货":
产品能否让顾客主动发朋友圈?
供应链成本是否碾压同行?
你的"场":
线下体验是否值得专程打卡?
线上能否用抖音/私域持续获客?
"人货场"不是理论,而是生存框架
这才是米村/海底捞们逆势增长的核心
你的门店在 “人货场” 里哪块最弱?评论区聊聊,说不定能给你点实战建议。
我是申哥,IP 名《申哥讲餐饮创业》,全网同名。
20年餐饮经营创业经验,餐饮操盘手
专治:开业3月不盈利 | 扩张就亏损 | 连锁难复制
战绩:0经验小白→区域头部(平均14个月)|亏损店→盈利店(最快27天)
提供价值:
经营诊断:门店经营诊断、单店盈利模型搭建
顾问咨询:连锁规模化扩张体系搭建
年度私塾:从0-1,带你开一家持续盈利的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