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公婆要去打疫苗,老公贴心的安排着,先找人帮忙排队,希望大冬天的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能再短一点。
安排好就过来催促婆婆,你得快一点,八十几号很快就到了。
婆婆马上转头去催促公公,“你也不知道快点,每次都是因为你,做什么事都不着急,早点又不知道起来。”
作为父母,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很容易的会去替孩子做主,让孩子听我们的,美其名曰“都是为你好”。
作为孩子,面对垂垂老矣的父母,我们也同样容易陷入“都是为你好”的情绪中,以为我们学了一些知识,见了一些世面,父母似乎就应该听我们的。
我问老公,“你的初心是什么?是想要照顾他们对吗?可是你的催促有可能让大家都不愉快,公公婆婆本来并不在乎早晚快慢,却要因为你的着急来配合你。”
很多时候,我们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他人,也包括父母,眼里只有自己的需要和事情,而看不到对方这个人,看不到他们的需求。
如果我是一个积极、做事快的人,那你们也要像我一样,做事快一点,完全看不到老人因为身体上的变化,可能腰已经弯不下来了,腿也有些迈不动了。
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我们也在试图去干涉,甚至是控制父母的生活。
叫你别去做事你不听,做啦身体又不舒服,等一下生病了还得我们来买单。
叫你不要吃那些剩菜你不听,等一下生病了自己难受,还要花钱
叫你早上要吃饭,晚上少吃一点,这样才对身体好。
叫你不要喝那么多酒,
叫你别那么省……
或许这段熟悉的话背后。藏着的是我们不太敢面对的愧疚感,因为我不能做一个不孝顺的孩子,所以我期待父母能够按照我的方式去生活,这样我才能安心。
同时,在为你好的背后,我们也忽略了父母用了几十年的生存策略和习惯。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因为勤劳和节俭,才让他们能够生存下来,养大儿女。
现在我们不只是要推翻他们的付出,还要否定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听话。
如果你真的想对父母好,那么,请去尊重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去接纳他,认同他,感恩他的付出。
只有当一个人经历的那些不易,那些辛酸,那些努力被看见,他才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
同时让他们知道,我们长大了,我们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照顾好他们。
或许,他们才能够真正的安享晚年。